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工业技术   6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一些传统油气田工程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要求。因此,标准化设计对于油气田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主要对标准化设计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且提出在标准化设计当中需要体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效率,需要对现阶段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进行优化决策,针对该问题,以晋城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规划思想提出了"采煤工作面→采区→矿井"3层级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优化决策思路;界定了采煤工作面煤与煤层气开发3区范围,采用非线性规划数学方法构建了采煤工作面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优化决策理论;基于3区时长控制关键因素建立了3区时长控制机制,明确了特殊阶段转换临界指标;基于优化决策目标内容,采用系统分析及归纳演绎法从安全性、经济性、资源效益性3方面构建了采煤工作面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考核标准,对寺河煤矿东五盘区5301采煤工作面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应用,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现场适用性;基于煤层气开发技术和煤层气赋存条件,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煤层气开采量预测模型,以寺河煤矿地面垂直井和井下顺层长钻孔为煤层气开采技术代表分析论证了其现场可操作性;以3区时长控制机制为纽带、以煤与煤层气开发全生命周期资源量守恒定律为本构模型、引入煤层气开采量预测模型,构建得到以3区时长为最基本待求解变量的采煤工作面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优化决策模型,决策模型以评价指标体系和特殊阶段转换临界指标作为求解约束条件,建立了可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的采煤工作面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优化决策流程,具体流程为"构建所有技术方案的3区时空关系制约方程并求解→通过协调开发效果评价确定每个技术方案的最佳开发方案→从所有技术方案的最佳开发方案中优选获得最佳开发方案"。研究表明:"以煤矿区煤与煤层气赋存条件、开采技术、现场实践数据为基础数据,以非线性规划、人工智能为建模方法,以计算机编程为具体实现手段"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优化决策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是可行的,该优化决策方法能够为解决晋城矿区煤层气开采与煤炭开采的时空矛盾问题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捕获及有效分离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实现碳减排,而且可以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本文重点综述了吸收法、膜分离法、低温分离法和吸附法四种CO_2捕集及分离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吸附法由于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再生效率高等优点,是未来CO_2捕集及分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娟  张福元  丁丁 《贵金属》2020,41(3):1-7
铜阳极泥分铜液所得铂钯精矿中的银主要以氯化银(AgCl)形态存在,可用氨水或亚硫酸钠作为浸出剂去除银。绘制了Ag+与NH3、SO2- 3配体组分图,结合电位-pH图分析表明,氨浸的pH值范围为7.7~13.5,亚硫酸钠浸出宜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银的氨浸浸出率为95.3%,碲浸出率为14.9%,有微量铂、钯浸出;以亚硫酸钠为浸出剂,银的浸出率为97.3%,碲浸出率为11.5%,金、铂和钯均不被浸出。亚硫酸钠更适于作为铂钯精矿预处理除银的浸出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在智能开采和智能掘进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矿井各子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均,矿井生产控制单一分散,各系统信息孤岛化等问题突显,因此需要建立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实现矿井所有设备的集中控制,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打破各系统信息壁垒,真正实现煤矿多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针对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智能矿山的建设是由单个系统智能化向多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矿井生产控制是由单一分散式向综合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煤矿智能辅助生产系统是智能矿山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出了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建设的"五个一"基本原则。神东矿区通过融合智能主/辅运输技术、智能供电技术、智能排水技术、智能通风技术及智能通信技术,建立了煤矿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技术体系。引入模块化管理理念,将矿井综采(综放)、掘进、主运输、供电、供排水、通风及安全监测监控等所有矿井生产系统高度集成在同一个平台,将各子系统数据接入区域煤矿集中控制中心,设计出一套集地面与井下为一体的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控制方案,形成管控一体化平台。采取从采掘、运输和分选加工等煤炭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专业调度体系,优化了生产控制指挥流程,实现了"五矿六井"大区域煤炭生产的集中控制和海量数据管理及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形成新型煤炭生产体系。实践表明,神东矿区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可对全矿区全周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减少工作人员400人,降低人工成本8 000万/a,节电25%,设备利用率提高5%,全员工效提高16%。  相似文献   
7.
用聚丙烯酸钠分离黄铜矿和方铅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丁丁  李治华 《矿冶工程》1991,11(3):32-34,38
详细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对黄铜矿、方铅矿人工混合矿样和铜铅混合精矿进行了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对方铅矿有很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是铜铅分离的有效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浮选化学     
前言自从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Broken Hill将浮选用于工业生产以来,浮选方法已发展成为选矿工程师们可采用的唯一最重要的矿物分离方法。浮选的统计数据,不论是在处理吨位的增长方面,还是在成功的分离矿石种类方面,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矿石品位不断下降和许多现有的矿石是细粒嵌布的矿物(其中许多呈高度氧化状态)混合物,选矿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现在面临着改进和改变常规浮选技术的问题,以便有效地分选这些较难选的矿石类型。浮选方法并不是通过大量基础研究产生的,而是和许多其它处理原矿的方法一样,在长期地应用试验方法中发展起来的。因此,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中大多数基础研究所关切的问题是解释现有的方法效果为什么这么好。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浮选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岩体内部变形信息,研制出牵引式多点位移测量装置,并将其应用于三维模型试验内部位移量测。在3 600×2 000×2 000 mm(长×宽×高)的大型三维模型中3个不同层位共布设9个内部位移测点,同时在对应位置设置表面位移测点,开展模拟开采过程模型位移规律研究。试验表明,模型内部位移呈缓和的台阶状变化,随着工作面推进台阶阶高逐渐降低,它与模型表面位移的台阶状变化相对应;岩层稳定后,处于相同层位的内部测点最终位移基本相同,3个层位的内部测点的最终位移值分别为54、35、25 mm,同一层位的表面位移也基本相同,最终位移值分别为58、41、30 mm,内部最终位移值比表面最终位移值小7%~15%;同一层位岩层内部变形、表面变形同步变化,与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和来压规律一致。该位移测量装置测量数据可靠,读数精度可达0.07 mm/°,安装和操作方便,为三模型试验内部变形测试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焙烧氰化法提金尾渣经酸浸后产出大量酸性硫酸铁溶液,因其中含有较高的砷而限制了其高值化利用。采用铁粉预还原—硫化亚铁脱砷对溶液中的砷进行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砷的存在形式及分布与溶液体系电位密切相关,铁粉可以有效降低溶液电位,经铁粉预还原后硫酸铁溶液中的砷可用硫化亚铁有效脱除。当铁粉添加量为溶液中铁含量的0.6倍,溶液加入36.6g/L的FeS,搅拌30min,可使溶液中砷含量由0.253g/L降低至4.79mg/L。空气对脱砷过程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