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桥区形状为尖角形的半导体桥在尖角处电流密度过于集中、易发生静电损伤的问题,提出将半导体桥的尖角部分设计为圆弧的形状,达到提高半导体桥抗静电能力的目的。静电实验发现圆弧型半导体桥在10000pF电容、25kV电压并且串联5000Ω电阻的静电冲击条件下完好无损。33μF电容、19V电压放电模式下,静电冲击前后圆弧型半导体桥的发火时间基本没变,而尖角型半导体桥的发火时间发生了较长的延迟,证明圆弧型半导体桥在保证发火的前提下抗静电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层压电陶瓷产生电量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制作了压电陶瓷堆,利用压电陶瓷在爆炸冲击作用下产生的能量对半导体桥火工品进行了点火试验,并研究了压电陶瓷层数、爆轰激励源大小对点火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电陶瓷片层数越多,其输出电压越高,输出能量越大;施加的爆炸冲击波压力越大,其输出的电压越高,能量也越高。因此,压电陶瓷用于半导体桥点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种半导体桥火工品抗静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半导体桥火工品脚壳间的抗静电能力,利用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瞬态电压抑制特性对半导体桥火工品脚壳之间的静电放电进行保护。静电放电试验表明:在静电加载时,大部分的电流从TVS通过,半导体桥火工品未发火,说明TVS能有效地对半导体桥火工品脚壳间起静电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半导体桥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半导体桥芯片的研究现状和半导体桥点火性能测试的研究进展,并对半导体桥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今后应当对反应式半导体桥和其它新型半导体桥的设计、制备及点火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桥上尖角、圆孔对其电爆性能的影响(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14种带有尖角和圆孔的半导体桥,研究了在电容放电发火条件下尖角、圆孔对其发火时间、发火所消耗的能量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从半导体桥的作用机理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B上V型尖角使得SCB发火时间和发火所消耗的能量明显降低,而圆孔对SCB发火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可靠性的评定结果是否可信,直接关系到火工品的使用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现有火工品可靠性评定方法中较准确的是步进法,而最常用的是Bruceton升降法.本文假设样本总体符合不同分布的情况下设计升降法试验,通过试验得到的大量感度试验数据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得知,在估计0.999响应点时,升降法比步进法乐观,刺激量比步进法平均低15%~25%;在以错误的样本总体分布设计升降法时,其产生的偏差更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某型针刺雷管的两个批次分别进行了完全步进法及升降法感度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同一刺激量下采用步进法与升降法得到的产品发火率,由Boltzmann模型拟合得到p——x曲线。根据曲线可知,在评价火工品安全性与可靠性时,升降法估计值比步进法偏乐观;当评估0.999响应点时,升降法较步进法对应的刺激量平均低约2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传爆药发展的概况,提出了我国传爆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SCB火工品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评述了半导体桥火工品问世以来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有半导体桥作用机理、半导体桥的结构与封装、半导体桥火工品的特点、半导体桥火工品的应用、半导体桥火工品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对混合点火药燃速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混合点火药各组分含量作为药剂性能描述,利用误差反传神经网络(BP网络)算法,通过对9个配方药剂的训练建立了燃速与组成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对另外9个配方混合点火药的燃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配比与燃速之间的关系,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比较接近,相对误差小于12%。该方法为混合药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