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膜(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LDPE)中锌(Zn)向食品的迁移行为,探究其迁移规律。方法选取2种食品模拟物(3%乙酸及超纯水)及真实食品(食用白醋及瓶装水),在3种不同实验温度下(70、40及20℃),研究锌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征纳米ZnO/LDPE膜的表面形貌。结果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远远大于水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其中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22.7%,20.3%及18.6%(ZL-1,ZL-2及ZL-2#),向水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9.9%,5.7%及4.9%(ZL-1,ZL-2及ZL-2#);锌向酸性食品的迁移量(1.59~5.03 mg/g)同样高于向水性食品的迁移量(2.98~24.60μg/g);随着纳米ZnO的初始含量变大迁移率变小;而偶联剂的加入对锌的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纳米ZnO浓度的增加,在薄膜中观察到纳米ZnO的不规则形貌。结论纳米ZnO/LDPE膜不适合在高温下包装食物,且其在酸性食品中的安全隐患高于水性食品。  相似文献   
2.
研究250W和600W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微波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迁移的规律,并与常规高温迁移实验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受加热功率、加热时间、迁移物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等因素影响。与常规高温迁移相比,微波加热能加速物质迁移,说明迁移过程也受加热方式影响,微波加热可作为加速纸质包装中有害物质迁移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多糖基抑菌膜(低甲氧基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山梨酸钾(LMP-CMC-Psb,LCP))内抑菌剂Psb在4℃下的释放动力学。分别探讨了基膜比例LMP:CMC(8:2、6:4、4:6)、Ca Cl2(1%、2%、4%、8%)、蒙脱土(MMT,1%、4%、8%、12%)及Psb(2%、5%、8%、15%)含量变化对Psb向食品模拟液(50%乙醇)中释放的影响;并使用Fickian第二定律方程和简化模型与Psb释放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得出扩散系数,进而评估Psb的扩散能力。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膜基质LMP和CMC的比例、改变Ca Cl2、MMT在基膜内的浓度可有效地控制Psb的释放速率;提高LMP比例、Ca Cl2和MMT含量均可降低Psb的扩散系数。通过Fickian第二定律拟合结果证实了Fickian模型与Psb的释放有很好的拟合度(R20.98%),说明该拟合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以用来模拟Psb的释放。本文亦发现可通过使用简化模型对Psb的短期释放进行拟合而得的扩散系数评估Psb在抑菌膜内的释放规律,以缩短试验时间。该抑菌材料有望作为可控释放包装体系用于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中银团簇的扩散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银团簇在PE膜中的扩散行为,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银团簇的密度、自由体积、运动轨迹、均方位移以及扩散系数。结果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发现,银团簇在343 K下在PE中移动范围较在293 K、313 K下大;由均方位移曲线计算不同温度下银团簇在PE中的扩散系数:D_(293K,Ag)=6.78×10~(-9)cm~2·s~(-1),D_(313 K,Ag)=4.38×10~(-9) cm~2·s-1,D_(343 K,Ag)=2.02×10~(-8) cm~2·s~(-1)。在PE和水接触界面上,银团簇的扩散系数为7.71×10~(-5) cm~2·s~(-1),比银团簇在PE内部的扩散系数大很多。结论在迁移过程中,银的迁出可能主要是材料表面银的溶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番木瓜果肉的糖类成分,以寻找活性化合物。方法:干燥的番木瓜干经95%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后的水相采用聚酰胺、MCI、ODS、ODS-AQ柱层析进行纯化,并通过MS和NMR鉴定。结果:从番木瓜果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4个糖的衍生物,分别为乙基α-D-果糖苷(Ⅰ)、乙基β-D-果糖苷(Ⅱ)、苄基β-D-葡萄糖苷(Ⅲ)、2-O-β-D-葡萄糖苷-3,6-二羟乙基-5-苯基-1,4-二氧已基-2-醇(Ⅳ)。  相似文献   
6.
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这些NIAS来源复杂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方法、化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使用,可建立一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的快速筛查和安全评价模型,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选择Cramer III所对应的1.5μg/kg BW作为NIAS通用安全暴露阈值,通过分步评估手段,可以得出所迁移未知物质是否需要予以安全关注,重点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高于该TTC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的安全评价从基于检测限模式向TTC安全阈值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低暴露量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提升产品安全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对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在高温条件下从食品包装纸(白卡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以及全脂奶粉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为避开奶粉中杂质色谱峰的干扰,气相色谱的升温条件为柱温:80 ℃保留3 min,温度以20 ℃/min 的速率升到150 ℃,保留10 min,然后再以30 ℃/min 升到290 ℃保留10 min。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光引发剂向食品的迁移率就越高,且迁移速率也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也越短。纸张本身对脂肪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温下包装含脂量较高的食品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脂肪渗透能力较强的纸张。光引发剂由同种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分别向Tenax和全脂奶粉迁移的研究表明,光引发剂向奶粉迁移的迁出率较高,奶粉作为一种真实的食品,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而适合用于做迁移研究,且奶粉成分复杂,更能代表真实食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胡长鹰  徐德平 《食品科学》2010,31(9):234-237
目的:研究沙棘籽粕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其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乙醇提取、利用多种柱层析分离手段从沙棘籽粕中分离单体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法鉴定其结构;采用乳鼠心肌细胞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MTT 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以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的程度。结果:从沙棘籽粕分离得到SJ-A- Ⅰ组分,经鉴定为生物碱5,11- 二羟基色胺;该物质能有效维持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心肌细胞缺血/ 再灌注损伤所致心肌酶(LDH、CK)的释放。结论:沙棘籽粕中的生物碱5,11-二羟基色胺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50mg/L。  相似文献   
9.
李艳  胡长鹰  王志伟 《食品科学》2007,28(12):484-490
采用厚度75.8μm的PP复合膜对番木瓜室温下气调保鲜包装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调保鲜技术可以降低番木瓜失水率、减缓表面变黄速率、防止硬度下降、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防止VC的大量损失。评定指标选用了硬度、色泽、失水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pH值、感官评定。结论得出:番木瓜气调保鲜包装的平衡气体浓度为O24.2%~4.9%,CO27.3%~7.9%;番木瓜气调保鲜包装内气体最佳初始浓度为3%O2、9%CO2、88%N2;测得室温下气调包装达到平衡时,番木瓜的呼吸强度为0.2~0.4ml/kg·hCO2。  相似文献   
10.
首次运用层流理论对高剪切均质机的均质机理进行了探讨。导致了不可压缩牛顿型流体在定子与转子的窄小间隙内高剪切区的速度场和剪应力场,建立了层流情况下的高剪切均质判据。通过对鲜牛奶的均质试验,验证了该均质机的均质效果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