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1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生复合Cu-Cr合金综合性能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于电车线材料的自生复合Cu Cr合金的综合性能及其热稳定性。实验表明 :自生复合Cu Cr合金不仅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M指标 (σ2b·σr)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 ,自生复合Cu Cr合金线的综合性能可高达 18.3× 10 6MPa2 · % ,高于目前所知各种铜合金电车线 ;而在 5 0 0℃ ,3h加热保温条件下 ,自生复合Cu Cr合金的综合性能仅下降 3%。同时分析了自生复合合金热稳定性与强化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合典型产品某压缩机行星盘铸件的设计,研究了虚拟产品开发系统的设计方法,重点研究了有限元法及I-DEAS软件在虚拟产品开发系统中的应用.虚拟产品结构及制造工艺的优化设计为机械类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RE和Sr复合处理对A356合金的精炼变质效果,以减压凝固试样密度来评定熔体中氢含量水平.试验结果表明RE和Sr的同时加入,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越性,不仅有效改善了Sr变质处理铸件因针孔多而报废的情况,同时也得到了相当于Sr的变质效果.复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也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加Bi的自润滑高耐磨摩擦副铝基材料,论述了国内外此类新型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控制合金中的Si相和Bi相尺寸,形态和分布是制备此类合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过共晶Al-Si合金P变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加入稀土元素La对P变质Al-18Si合金中Si的形态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的加入优化了P的变质效果,在细化初晶Si的同时变质了共晶Si,并且明显减缓了P变质初晶Si的粗化趋势,使变质效果至少可维持6h以上,通过扫描电镜测定了稀土元素La在合金中的分布,并分析讨论了稀土元素La对P变质效果影响的机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再生副牌ZL102合金中稀土La的加入量和β-Fe相平均长度的关系,分析了La在合金和β-Fe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La在熔体中形成了稳定金属间化合物,凝固时促进了β-Fe相形核,同时La在β-Fe相表面富集,阻碍了β-Fe相长大。因此,加入稀土La能很好地细化再生铝合金中的β-Fe相。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温度梯度、浇注温度和牵引速度三个因素对自润滑高耐磨铝硅合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梯度、浇注温度是影响耐磨性能的显著因素。在高温度梯度,较低浇注温度连铸工艺下制备此合金,可以获得耐磨性能和减摩性(低摩擦系数)兼顾的优越综合性能。其摩擦系数仅为0.135,磨损量为380.6mg。  相似文献   
8.
根据热型连铸过程的原理与传热特点,建立了热型连铸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仿真研究,考察了冷却距离、牵引速度以及铸型内壁温度,对热型连铸过程中液固界面位置,及其界面形状因子的影响。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的最佳分布范围,以及在最佳参数组合状态下的液固界面的特性数据,明确了各工艺参数对液固界面特性的影响强弱程度,并通过实际生产实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铝生产工艺流程,全面分析了我国铝再生的冶金质量现状和不足之处,指出了净化变质是制约我国再生铝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认为要使我国再生铝生产上新台阶,就必须加大技改力度,加大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颗粒增强Fe-C功能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现状,介绍了颗粒增强Fe-C功能复合材料的最新制备技术,并对它的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