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布氏硬度计等仪器对低合金钢履带板试样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合金钢履带板铸造裂纹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通过放置冷铁、改善洗冒系统和加强除杂除氧的工艺措施后,铸件组织均匀、晶粒细小、裂纹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EIS)测定,对低碳钢在碱性H2S溶液中的钝化及钝化膜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PH值下,除氧碱必训加入H2S,对碳钢的钝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阳极极化下,钝化初期阻抗谱具有两个时间常数,表现出不完全钝人的特征;随极化电位的升高,钝化膜逐渐完整,阻抗呈单一容抗弧特征,容抗弧瓣径逐渐增大;当极化电位高于-690mV时,由于电极表面HS同OH的竞争吸附和放电作用,导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我国地热水资源丰富,随着对热水资源的利用,各地都相继建起了一批疗养院,越冬鱼虾养殖场及蔬菜种植大棚。如广州丰顺、辽宁熊岳、西藏羊八井、新疆等地,已建成了几座规模不等的地热电站。  相似文献   
4.
缓蚀剂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吸附型缓蚀剂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的进展。缓蚀剂作用方式和分子结构与缓蚀作用的关系是基础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电化学方法仍然是缓蚀剂研究的主流方法,而暂态方法已愈来愈受重视。与此同时,也指出缓蚀剂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失重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多胺化合物在环烷酸腐蚀体系的作用 .结果表明 :多胺具有抑制环烷酸腐蚀的能力 ,随着温度的升高覆盖度减低 ,吸附热为ΔH =- 5 1kJ/mol<0 ,据此 ,推测了多胺将环烷酸转化为非腐蚀性物质在抑制环烷酸腐蚀中的贡献 .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酸性介质缓蚀剂系列——炔氧甲基胺和炔氧甲基季胺盐的合成、结构测定以及缓蚀性能的研究。通过烷基胺、醛、炔醇与卤代烷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共14种RN(CH_2OR′)_2和RN■(CH_2OR′)_2·X■化合物,其中R,R″是烷基、环烷基、芳基;R′是炔基;X是卤素。经质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证明合成产物为预先设计的化合物。该系列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是高温酸化缓蚀剂极好的组分。  相似文献   
7.
<正> 在纯水体系中研究的结果表明,氨基甲撑膦酸化合物(AMP,IDPA和NTMP)对铁的腐蚀并不具有足够高的抑制能力,最高缓蚀效率只有70~75%。与在实际工业体系中取得的优良缓蚀效果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含有三个甲撑膦酸基团的NTMP,这种差异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盐酸和土酸酸洗及酸化缓蚀剂IMC—80—5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改进的合成方法,在国内首次合成出具有多个典型基团的化合物。在不同酸浓度下的失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浓酸和土酸中,该缓蚀剂与其他缓蚀剂相比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和综合使用性能,可广泛用于管理酸洗和油井的酸化处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油田的油气伴生水和回注水对采油设备,集输管线的腐蚀是十分普遍的。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缓蚀剂用于抑制油田污水对设备的腐蚀,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油田的地质构造不同,各区块、各岩层的地下水质差异比较大,引起腐蚀的原因也就变得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0.
<正> 第六届欧洲缓蚀剂讨论会(6th European Symposium on Corrosion Inhibifors)于1985年9月16~20日在意大利Ferrara城的Ferrara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卅多个国家的二百二十余名代表(其中包括五名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讨论会共征集论文119篇(其中包括中国提供的七篇)。这些论文中,属于基础研究的论文25篇,占总数的21%;属于试验方法和监测技术的论文22篇。占总数的18.5%;属于规律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论文72篇,占总数的60.5%,这72篇中包括:局部腐蚀体系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