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性油藏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成藏控制因素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开展了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筛选分析,提出储层条件是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因素。江陵凹陷新沟嘴组沉积期处于咸化湖盆沉积环境,硬石膏胶结物含量对新沟嘴组岩性油藏砂岩储层致密化起到主要控制作用。其中,硬石膏胶结物含量达7.5%是储层物性的临界值,当含量小于7.5%时物性好,当含量大于7.5%时储层物性变差明显,测井解释偏干。可利用古水深与硬石膏含量的关系,划分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土质的水泥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试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受力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不同土质的水泥土模型应力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应力最大处在模型角部,其值分别为:2.917 MPa(SC-model)、2.965 MPa(SSC-model);选取模型中心部位的单元,分析得到模型内部应力最大位置在距加载区21.21 mm处;试样受压变形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位移最大位置在加载区,其值分别为:1.685mm(SC-model)、2.481 mm(SSC-model);在支座端位移为0;模型应力、位移值随荷载加大而增大,其中SSC-model对荷载变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揭示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试样内部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及荷载变化对试样应力、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C构件现场吊装和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关键的施工工序。以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为依托,基于其预制率高、预制构件类型多的特点,针对框架柱、叠合梁、叠合板等多种PC构件,对其现场检验、吊装技术以及套筒灌浆连接、后浇混凝土连接等节点连接技术进行研究,有效控制PC构件现场施工质量,为类似高预制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工开挖阶段,土体平衡破坏,支护结构变形对深基坑安全性能影响显著。针对单支点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基于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支护结构的力学变形特性。同时结合基坑监测技术,将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到支护结构最大位移值、最大位移和最大弯矩作用点与开挖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中,采用集权式的公司发包,授权项目的实施管理,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结构,着重于合同管理和生产过程目标管理的方式,是较为有效的分包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6.
公路的施工管理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的施工管理措施,有一定的技术性和难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主要在分析造成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抓好摊铺、碾压、接缝处理三方面的施工质量,配合使用先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实施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勇  沈强华  陈雯  何云龙  刘云亮 《矿冶》2012,21(2):63-66
对彭一川教授的转炉倾斜侧吹射流轨迹的修正模型进行计算。依照射流规律,做相应近似假设,分析求解得到理论喷吹水平深度、理论喷吹垂直深度、理论射流搅拌范围和理论速度场分布情况。推导得出理论喷吹最佳倾角,并依据转炉实际工况和尺寸,研究了实际最佳喷射倾角。  相似文献   
8.
何云龙  沈强华  陈雯  刘云亮  王勇 《矿冶》2012,21(3):44-47
提出把传统的P-S转炉改造为具有将燃料喷射进炉膛保温和固体还原剂从风口喷入熔池功能的还原转炉,创造弱还原气氛处理铜吹炼渣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耗低,Fe3O4还原彻底,铜回收率高。处理50 t含Fe3O4为41%的吹炼渣,当控制炉温为1250℃、煤基还原剂输送速率为30 kg/min、渣中Fe/SiO2=1.25时,可将渣中的Fe3O4降至5%以下。工业验证性试验表明,用此工艺处理50 t含Fe3O4为46%的转炉渣,经过还原后弃渣含Cu 0.34%、含磁性氧化铁3.55%,铜的回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及其食品安全领域的赭曲霉毒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sPerillium niger)是公认的食品领域的传统发酵菌株,其产品包括各种有机酸、酶制剂等等.但是,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黑曲霉菌株能够产生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该毒素是一类极毒的化合物.概述黑曲霉的应用以及产生曲霉毒素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构造-沉积条件的变化,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的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晚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上新世早期峡谷的侵蚀-充填阶段、上新世晚期峡谷的平静充填阶段和更新世以来峡谷的"回春"阶段。研究表明,晚中新世早期(11.6 Ma)盆地东部的区域性构造变革事件促使了峡谷雏形的形成;上新世早期西北部和北部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南部隆起的遮挡和东部地貌特征等因素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的发育,并将该峡谷限制在琼东南盆地的中央坳陷带内;上新世晚期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峡谷只在盆地东部发育;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和盆地东部的地貌特征共同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在更新世的"再次繁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