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挖现浇法城市地下管廊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地下管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结合上海地区某矩形双腔地下管廊工程,介绍明挖现浇法在城市地下管廊施工中的应用,对其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挖现浇法是适用于城市地下管廊施工的工法。本文可为明挖现浇法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金属内衬复合管加工线的管端加工工艺要求,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研发出国内首台在线布置、全自动、复合管管端加工专用镗铣床。文章介绍了管端加工镗铣床的加工要求、设备组成及工艺流程,对管端中心测量计算方法、主机坐标调整原理等创新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机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成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达到了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精度的地质一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解释.确立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构造-地层,沉降史和沉降中心厘定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琼东南深水盆地中深人描述和分析了T70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该界面之下发育了一系列分散的、NF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该界而之上一直到T60界面发育时期.盆地的沉降中心逐渐迁移到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区的、旱NE WE NWW弧形展布的大型断坳式盆地内,该断坳盆地与下伏小型断陷盆地群构成显著的叠加关系;以控盆边界断层的性质和儿何学分布.确定下伏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受控于NW-SE向拉伸应力场,而上覆的断坳盆地由近SN向拉伸应力作用所形成;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中.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征;生物地层和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年龄为32Ma,与南海初始扩张的年龄一致.因此.该界面是一个发育于南海北部的、代表界南海扩张开始的一个区域性构造变革界而.该界面的发育导致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以该界面为基础,结合盆地允填序列中的其他重要界而和盆地的沉降史分析.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加速沉降4个构造演化幕.从而确定了该盆地终有典型的幕式演化特征;详细讨论界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学重组事件和岩石圈深部活动对琼东南盆地幕式发育过程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积法进行不同骨料级配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控制试验组的孔隙率保持相同。测试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并结合试块破坏的特征,分析得出:随着小粒径骨料含量的增多,抗压强度总体增高,5~10 mm骨料含量为75%的抗压强度比含量为25%高34.06%;随着细小骨料含量的增多,透水混凝土受压时端部或角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弱,而试块承压面面积趋于稳定增大,从而使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以提高,抗压强度最高时可达18.5 MPa。因此透水混凝土宜采用堆积比较密实的小粒径骨料以保证其强度空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釉石、红土、草木灰、长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以松柴为气氛还原介质,在电柴两用窑炉中烧制出不同呈色的油滴釉。采用CIE L*a*b*、XRD、Raman、SEM、EDS、XPS等测试手段,探究不同冷却气氛浓度对油滴釉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气体H2浓度为0.024%,CO浓度为0.18%时,釉面析出红棕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以微米级取向杂乱的ε-Fe2O3晶体的化学色为主;当还原气体H2浓度为8.16%,CO浓度为19.18%时,釉面析出银白泛红棕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是由取向较好的α-Fe2O3晶体对光的全反射和α-Fe2O3晶体的化学色耦合而成;当还原气体H2浓度为10.55%,CO浓度为23.36%时,釉面析出银蓝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由大小约50 nm斜立薄片状的Fe3O4晶体产生瑞利散射的乳蓝色和对光反射产生的亮银色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硫酸铵、少氨脱灰剂(硫酸铵25%)、硼酸、含硼脱灰剂(硼酸50%)和己二酸对浸灰牛皮进行脱灰。结果表明:因为硫酸铵和硼酸的pKa=9.2,所以硫酸铵、少氨脱灰剂、硼酸和含硼脱灰剂能与灰皮中的灰碱作用后形成pH 8~9的缓冲系统,并快速渗透灰皮,得到柔软的脱灰裸皮;而己二酸因pKa=4.4,在脱灰过程中无法形成pH 8~9的缓冲系统,渗透性较差,制得的脱灰裸皮柔软度也欠佳。由此可见,全部或部分选用pKa9左右的酸性物质作为脱灰材料对开发性能更优的无氨无硼脱灰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以LDH(水滑石类化合物)为催化剂,纳米硅粉为原料,在N_2-H_2混合气氛下制备单晶α-Si_3N_4纳米线的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H_2含量小于0.5%时,所制备的Fe/Mg/Al LDH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在1250℃下煅烧与还原后仍可保持自身结构完整与催化活性。通过降低还原温度与LDH中Fe含量、在LDH中引入Mo元素等手段,有效地降低金属Fe纳米晶粒直径、增大成核密度,所制备单晶α-Si_3N_4纳米线面密度可达5×10~(14)~9×10~(14) m~(-2),直径为30~50 nm,长度达20~80μm(长径比1000)。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实验中纳米线为VLS(气液固)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离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基材、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得Cu~(2+)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微球,并用于水中Cu~(2+)的吸附。结果表明,正交实验确定优化的制备条件:壳聚糖质量分数4%、Cu~(2+)印迹量500 mg/L、交联剂1m L。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吸附条件:p H为5.0、温度25℃时,此时吸附容量可达到95.0 mg/g,显示良好的Cu~(2+)吸附能力。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以表面反应过程控制的化学吸附为主,为放热、自发过程;当Zn~(2+)、Cd~(2+)、Pb~(2+)分别与Cu~(2+)共存时,印迹微球对Cu~(2+)的选择吸附系数最大,达到28.7以上,离子选择性极高;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对Cu~(2+)的吸附率仍达到96.8%,材料的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电能替代下城市配电网的配电变压器运行损耗,根据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和常规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关系推导出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更换判据,获得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可更换点集合,实现了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更换常规配电变压器的初步判断。然后基于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更换成本效益分析,建立了电能替代下的城市配电网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规划模型,并采用分支定界法在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可更换点集合内求解该模型,从而得到电能替代下的城市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最优规划方案。最后,对某城市配电网电能替代点进行配电变压器规划,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迎峰度夏期间高温、重载主变的主动防护和控制,该文提出一种计及主变上层油温约束的受端电网转供优化模型。首先分析自然天气条件下主变上层油温的等效热模型及热阻参数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降温措施下变压器上层油温的等效热模型,并推导了当前运行点主变油温变化量的线性化方程;再将主变上层油温与负荷的关系曲线分段线性化,构建不同降温措施下主变上层油温的线性化约束;结合主变上层油温、有功功率平衡和电网辐射型结构等约束,以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的开关动作次数最少为目标,提出计及主变上层油温约束的受端电网转供优化模型。该模型为二次整数规划问题,采用CPLEX工具箱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某实际220k V/110k V受端电网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