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常喜茂  田资 《热力发电》2021,50(8):112-120
储能电池是微电网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在进行调度时对其进行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为此,本文充分考虑充放电速率和充放电深度对储能电池的影响,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和模型预测控制,提出了一种微电网群的双层分布式调度策略。其中,上层以微电网群总体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各微电网进行调度;下层则对各微电网内部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进行控制以达到各微电网自身的成本最小。相比于其他分布式调度策略,该调度策略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储能电池,而且简化后的分布式求解算法收敛更快,网间数据传输减少了30%,运算时间更少,通信负担更低。最后,采用通用的微电网群模型验证了本文调度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试验表明本文调度策略能够使荷电较少的储能电池得到电量补充,提高微电网应对极端天气及其他风险的能力;使荷电较高的储能电池减少充放电次数,各储能电池使用成本之和减少了29.65%。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诊断接地网的腐蚀情况,将遗传算法(GA)应用于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中,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利用多层减维技术解决接地网支路个数多、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以重庆110 kV典发变电站接地网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多层减维技术的应用不仅加速了遗传算法的收敛过程,也优化了算法的诊断效果。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应在多次程序运行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腐蚀评判。对典发变电站接地网的10次程序运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假设的7条故障支路被全部准确定位,无误诊及漏诊支路,各腐蚀支路腐蚀程度的诊断误差最大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3.
接地网的施工属于隐蔽工程,缺失导体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接地网的完整性,威胁着地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准确检测地网的完整性,建立了接地网导体缺失诊断的多维背包数学模型,并利用二进制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以重庆110 kV典发变电站实际接地网(41个节点、61条支路)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无腐蚀导体的新建地网,诊断结果既无漏诊支路也无误诊支路;对于有腐蚀导体的旧地网,诊断结果虽无漏诊支路但有误诊支路,其原因是由于腐蚀支路的存在,在仅有假设导体缺失支路不存在的情况下,其适应度函数值并非最小。算法的计算时间约为20 min,速度可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岛电网输电线路2007年至今发生的跳闸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青岛电网鸟害在35 kV电压等级线路设备发生的概率远低于110 kV线路和220 kV线路;鸟巢短路是35 kV线路鸟害故障的主要原因,鸟粪闪络是110 kV和220 kV线路鸟害故障的主要原因;鸟害故障总体上有两个高发期:3-5月的05∶00-12∶00和8-11月的02∶00-06∶00。提出鸟害分布图量化绘制方法,根据鸟害系数修正专业化巡视周期和防鸟害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防鸟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北电网750kV变压器遭受直流偏磁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原理使用实际750kV自耦变压器参数建立了场路耦合模型,并根据自耦变压器高中压绕组电气连接特点,考虑偏磁直流电流不同流通路径和大小,对750kV变压器励磁电流的变化和内部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励磁电流和低次谐波会随着直流偏磁增加而急剧增加,不同情况下变压器铁芯铁轭部分磁感应强度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单侧旁轭上的调压绕组流过的偏磁直流电流越多,铁芯左右侧不对称饱和程度越严重。相关结论为考虑直流偏磁时750kV自耦变压器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对保障人员、设备安全特别重要,敷设斜接地极是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的重要措施。为确定斜接地极降阻效果,采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斜接地极布置位置、角度、长度、根数等对不同面积接地网的降阻效果和特征,进而确定了斜接地极的布置方式,并将斜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敷设斜接地极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特别是对100 m×100 m以下地网降阻效果较好;均匀土壤中斜接地极降阻效果优于垂直接地极;分层土壤结构中,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取决于实际土壤结构。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降阻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