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8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恒定应力环境下的继电器加速贮存寿命试验,采集关键参数,引入移动标准差的概念,结合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建立了单个继电器贮存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快速预估产品贮存寿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高河能源有限公司W1320综采工作面悬挂式电气列车前移过弯道工程实践为例,通过详细分析巷道布置特征和悬挂式电气列车整体布局,对悬挂式电气列车前移过弯道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巷道布局的工作面前移电气列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通过对建筑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得热系数的分析研究,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及极端气候天气分析,得出低能耗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考虑新疆各地区极端气候条件,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功能需求,对建筑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得热和热工进行分析和设计,保证透光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达到最优,做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高效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煤热解分级利用多联产工艺产生的热解废水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工艺。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热解废水进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炉膛温度下降7.6℃。数值模拟了热解废水喷入流化床燃烧炉不同位置的4种工况,各工况炉膛出口温度均下降约16℃,2种计算方法虽有一定偏差,但误差在工程可控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废水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内焚烧的方案可行,能实现热解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电凝聚技术是目前燃煤电厂PM2.5捕集增效的控制技术之一。将凝聚器设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可扩大使用范围,并满足流量分配及气流分布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研究铁路继电器触点的失效机理。方法在直流条件下进行铁路继电器电寿命试验,自动识别静触点表面与动触点的接触区域。利用三维形貌扫描仪和扫描电镜扫描触点,选定平面基准面,计算触点表面粗糙度参数,分析触点表面形貌变化。对触点烧蚀后的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研究触点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失效机理。结果 Sa/Sq的值小于0.8表示随机性较强的表面,Sa/Sq(静)=0.246Sa/Sq(动)=0.291,即继电器触点在额定运行后,表面凹凸形貌均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静触点表面的随机性明显强于动触点。分析继电器动、静触点起伏变化(Sp+Sv),静触点为109.786,远大于动触点26.08,表明静触点的起伏变化明显,幅度较大,动触点幅度变化较小,相对平坦。继电器表面基本以Ag和Cd元素为主,Cd含量变化平稳,在明显裂缝处含量极低。相对于动触点,静触点表面凹坑和龟裂状裂纹清晰可见,腐蚀严重。裂缝凹坑区域和凹坑边缘区域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2∶1,磨损颗粒区域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0.5∶1。相对平坦区域腐蚀程度很浅,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5∶1。触点阴极,即静触点表面,存在反应Cd+2OH~-→Cd(OH)_2+2e,部分Ag被磨损,附着在动触点凸起表面。另一部分Ag进行反应Ag++Cl-→Ag Cl,绝大多数Ag进行了Ag+O→Ag_2O反应。结论归纳出了表面形貌和失效之间的联系,动触点表面有微小颗粒沉积,表面高度变化区域性明显。静触点表面凹凸裂痕分界清晰,表面高度变化呈现横向规律性。触点在裂缝凹坑和凹坑边缘区域元素腐蚀情况相当,磨损颗粒区域存在一部分材料从阴极转移到阳极,相对平坦区域存在一部分材料从阳极转移到阴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输入电压的逆变场合,提出一种单级Cuk集成式升压逆变器拓扑结构。其通过共用功率元件,将传统逆变器与2个Cuk变换电路集成,并借助改变电容放电路径实现升压逆变。与其他单级升压逆变结构相比,该结构所用器件少,结构紧凑且对称。介绍了该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分析了不同导电模式下的电路工作状态以及升压网络的临界状态,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集成式逆变拓扑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验证了该逆变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变换器具有升压能力高、集成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