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稳定流对Wells透平内部流动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NACA翼型和优化翼型Wells透平在稳定流、不稳定流中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流动中,优化翼型都提高了透平的最高转换效率,拓宽了正常运行流量系数范围;不稳定气流中,Wells透平的平均输出力矩高于同样进口速度条件下的准稳态分析结果,不稳流中的输出扭矩能够达到准稳态分析结果的1. 23~1. 26倍。不稳定流对优化翼型输出扭矩的提升效果低于NACA翼型。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中,氨工质的做功能力较强,缺点是湿工质,且有毒、易燃,安全性较差。文章根据热力学性质互补原则,以R227ea/ammonia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于海洋温差能朗肯循环的性能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公沸混合工质在相变时存在温度滑移,这有利于减少换热不可逆损失;随着混合工质中R227ea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工质的毒性和可燃性降低;当R227ea的质量分数为0.15时,混合工质的热效率达到最大值,为3.1%。  相似文献   
3.
4.
漂浮直驱式波浪能装置是通过直线电机将波浪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装置。负载控制技术是波浪能发电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负载控制一方面可调整装置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可优化装置的转换效率。负载控制系统可按照直线电机输出电压的大小自动调整装置的负载大小。负载分为3级:基本负载、一级负载、二级负载。试验表明,负载控制系统实现了按电压进行分级控制的目的,为实海况下按照平均波高分级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线性波理论,从载体在波浪中的运动方程出发,以两种不同的优化角度推导了波能装置输出能量最大时的表现形式,最后以圆柱体作为波浪能转换的载体分析了两者方法的差异。数值计算表明在同一水深下,波能装置浮体的水线面决定了波能装置最优转换效率的趋势,而吃水深度决定了波能装置可达到的最大转换效率;对波能装置参数优化后运动在共振点的波能装置其转换效率并不是最大,而优化后的最大转换效率并不发生在共振点上。  相似文献   
6.
小型风电系统MPPT模糊/PID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基本原理及常用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模糊/PID双模控制。具有在线参数调整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法,该方法同步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能迅速调整发电机与负载之间的功率匹配,减少最大功率点的振荡,使风力机以最佳叶尖速比运行。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电路,能够快速准确的跟踪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改善最大功率点的振荡,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风,柴系统设计和改善控制系统,建立了风力和柴油联合独立发电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系统由风力机、柴油机、发电机、控制器、负载等组成.通过变桨距控制实现对风能的最大捕获,同时由负载频率控制实现对输出频率及电压的平稳控制.在风力充足时,由风力机独立发电对负载供电;在风力机捕获能量不能满足负载要求时,柴油机启动补充供电.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跟踪风速,且输出平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以为独立电网供电.  相似文献   
8.
波浪能独立稳定发电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波力电站采用独立稳定工作方式,在边远海区或海岛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波力电站独立稳定工作的关键设备之一。文中介绍了独立稳定波力电站的组成和原理,给出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波力电站把不稳定的波浪能输入转换成稳定的电能输出,并实现了能量采集系统的优化控制和在线充电。  相似文献   
9.
中心管波浪能模型利用浮体自身振荡运动吸收波浪能,使管内水柱产生相对运动,通过外加气动阻尼转换俘获的波浪能。运用HydroStar水动力学软件计算了直管型中心管模型在不同波况下的水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外加气动阻尼对模型俘获宽度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气动阻尼;研究了模型在3种不同总质量下的性能,得到了最佳响应波周期与模型总质量的关系。在波浪水槽中测试了中心管模型的俘获宽度比,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具有后弯管和直通管2种工作模式的新型振荡水柱装置,并通过水槽实验来探讨做功方式、波周期、波高及质量等因素对该装置从波浪能到气动能量转换的影响。水槽实验表明,当模型工作在后弯管模式下,气室中气流双向做功时,规则波中的俘获宽度比(CWR)最高可达138.6%,随机波中的CWR最高可达94%;气流单向做功时,规则波中CWR最高可达113.7%,随机波中CWR最高可达81.9%。当模型工作在直通管模式下,气流双向做功时,规则波中CWR最高可达81.1%,随机波中CWR最高可达66.2%;气流单向做功时,规则波中CWR最高可达53.9%,随机波中CWR最高可达42.1%。模型在随机波实验中后弯管、直通管工作模式的CWR峰值分别能达到“巨鲸号”的3倍、2倍,显然模型的后弯管工作模式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