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疆高碱煤中富含的碱金属易挥发进入气相,准确测量火焰中气相碱金属浓度是调控新疆高碱煤燃烧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对准东高碱煤旋风燃烧火焰中气相Na、K离子体积分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Na的特征谱线为589 nm, K的特征谱线为765.9和769.3 nm, Na、K离子特征谱线辐射强度与气相Na、K离子体积分数成正比例关系;旋风燃烧温度下,煤中绝大部分水溶性的Na离子和全部的K离子会释放进入气相,该过程不受配风方式和氧体积分数的影响;在旋风炉尾部,气态Na、K离子体积分数降低,碱金属由气相向固相迁移。  相似文献   
2.
刘玺璞  李启永  李东阳  郭明  李建光 《中国电力》2019,52(5):164-169,175
燃煤发电机组除尘系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在保证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同时,还需对其电耗进行优化。在除尘系统的节能优化中,性能试验不可或缺。以某330 MW燃煤机组除尘系统为例,在100%、75%和50%负荷时,设计了10种工况,给出不同工况时各电场的充电比、火花率、平均二次电压和平均二次电流,最终测试不同工况下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电耗及厂用电率。研究结果表明:机组高负荷运行时,提高电除尘器前部电场电源参数值可以显著提高除尘效率,而适度提高末电场的电源参数值,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的最终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3.
燃煤源汞是造成大气汞污染的重要原因。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脱汞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汞污染控制技术。在通过管路将活性炭送入烟道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活性炭的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配。文中通过理论分析与CFD数值模拟,考察了二叉树型管路、多叉树型管路和线型管路在活性炭均匀分配上的效果,并讨论了其应用的条件。研究认为,线型管路无论对连续相还是离散相都难以做到均匀分配;多叉树型管路(典型的如三叉树、四叉树)可以做到均匀分配,并且有一定的灵活性,最适宜在实际工业中应用;二叉树型管路只有在确保管路对称性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较好的均分活性炭效果,且灵活性较差。此外研究还发现,活性炭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较为复杂,受包括时间在内的诸多参数影响,且管路非对称性对颗粒分布的影响大于其对流场分布的影响。如对均分的要求较为严格,须加装颗粒浓度实时监测装置与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4.
经典除尘效率公式在低低温电除尘器上适应性不佳,因而需要进行修正。修正公式采用加权修正形式,先通过同一台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数据估算低温省煤器投运后驱进速度的提升,再将其代入修正公式分析多组试验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寻找使估计偏差最小的修正系数。最终得到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修正公式。经大量试验验证,修正公式应用效果良好,可用于指导低低温电除尘器选型设计及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刘玺璞  李东阳  张超 《中国电力》2021,54(1):182-187
在燃煤发电机组带100%、75%、50%负荷,每种负荷下湿式电除尘器(WESP)以高功率和节能优化2种模式运行共6种工况下,使用ELPI+测试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烟尘的质量浓度和排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下,湿式电除尘器采用节能模式会导致总烟尘、PM10、PM2.5浓度均显著升高,甚至排放质量浓度超过5 mg/m3;而在中低负荷下,湿式电除尘器采用节能模式会导致总烟尘排放浓度显著升高,但PM10、PM2.5浓度则变化不显著,且粒径越小变化越小;PM10、PM2.5浓度变化对总排放的影响较小,除尘系统节能优化试验可为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下的优化运行提供有力支持;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飞灰颗粒质量呈现出典型的双模态分布;湿式电除尘器以高功率运行时,2~10 μm的颗粒仅占PM10质量的30%左右,湿式电除尘器以节能模式运行时,2~10 μm的颗粒可占到PM10质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燃煤电厂的新环保政策出台,要求机组在任何工况下都必须达标排放。以目前火电市场现状,常态化的低负荷运行对脱硝达标排放的影响最大。这主要由于脱硝系统受烟气温度条件的限制与SCR催化剂技术工艺特点的影响,在烟气温度较低时无法正常投运。因此针对燃煤机组全负荷脱硝的改造迫在眉睫。文中以660 MW机组全负荷脱硝的烟气旁路系统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研究工程改造的可行性及对设备运行性能的影响,为全负荷脱硝的烟气旁路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