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钾树脂,利用电导、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红外光谱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树脂热分解温度约为40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将马来酸酐与聚乙烯进行反应,红外光谱显示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然后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氢氧化铝表面,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的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后,考察流变、力学、阻燃性能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采用适量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改善体系混炼过程的熔体流动性,增强力学性能,但氧指数无显著变化;SEM测试显示氢氧化铝在聚乙烯基相中达到了更好的分散。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性聚丙烯酸盐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 N—羟甲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吸收去离子水可达 80 0 g/g以上 ,吸收 w( Na Cl)为 0 .9%的溶液1 0 0 g/g以上。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 ,交联剂用量 ,丙烯酸中和度 ,引发剂用量 ,共聚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 ,为选择最佳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原位聚合制备聚苯乙烯/氢氧化铝复合粒子的工艺.首先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接着将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铝分散到溶解有引发剂的液相苯乙烯中,然后将此混合物投入溶解有分散剂的水相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聚苯乙烯/氢氧化铝复合粒子.FTIR测试显示表面处理后的氢氧化铝表面与含有饱和碳氢基团的化合物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S)联用测试结果显示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内部包含氢氧化铝,外部壳层为聚苯乙烯;复合粒子中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复合粒子中氢氧化铝含量采用热重分析(TGA)测试.  相似文献   
5.
落实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要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技创新,高校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区域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钾反相悬浮共聚合过程中的相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导率仪、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共聚体系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共聚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聚丙烯酸盐共聚物P(KAA_AM_NAM),利用电导、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其热分解温度约为42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可粘性聚四氟乙烯(PTFE)板材的制备工艺及其粘合性能.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讨论了添加剂LW和经表面处理的LW对树脂粘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在PTFE中混合LW,可以有效改善PTFE板材的粘合性能;当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十六烷基溴化胺对LW表面进行处理,粘合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并且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LW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科研活动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高校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应从优化运行机制、创新技术转移模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着手改进,以促进高校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校SCI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工具。SGI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成为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为了调查河北省高校科技现状,利用Web of Science的三大引文库对河北省10所骨干院校的SCI论文进行了统计,对第一署名单位论文的数量及历年变化、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核心作者等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