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2篇
  免费   2093篇
  国内免费   1531篇
自然科学   318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991篇
  2014年   1505篇
  2013年   1651篇
  2012年   1919篇
  2011年   2217篇
  2010年   2074篇
  2009年   2281篇
  2008年   2619篇
  2007年   2468篇
  2006年   2220篇
  2005年   1846篇
  2004年   1539篇
  2003年   1009篇
  2002年   1141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949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采用不同胶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在弯剪内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了1个整体预制大悬臂PC盖梁模型以及3个分别采用大键齿、小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模型(模型缩尺比例均为1:5),并完成4个模型全过程的静力加载测试试验,获得梁体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梁体混凝土应变分布、挠度、最大裂缝宽度等关键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分段预制拼装盖梁模型与整体预制盖梁模型的裂缝分布形态基本相同,破坏时梁体裂缝分布稀疏,裂缝宽度较大,且破坏形式均为弯曲破坏;采用大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与整体盖梁模型相同,而采用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仅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1%;采用不同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均明显低于整体盖梁模型,其中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最大,约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4%;从极限变形能力看,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达到整体盖梁模型的75%,而采用大键齿或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均低于整体盖梁模型的50%。综合结构静力性能及施工性能,牛腿式接缝构造是推荐采用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的较合理接缝构造。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析用户感性评价时出现的数据采集范围不够广、成本高、数据准确性低、非结构化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分析的工业设计感性评价方法,以纯电动汽车为例,构建电动汽车造型感性意象的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情感分析量化用户的主观评论,获得感性意象评分,然后针对纯电动汽车的造型特征,提取了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存在差异的主要设计要素,最后通过数量化理论I建立感性意象评分与设计要素的映射模型。以电动汽车设计方案优化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41%。该方法符合用户的主观认知,能够有效预测用户对方案的感性评价,从而辅助设计师根据感性评价优化产品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错钢桁架与柱子装配式连接的工程应用和抗震设计需要,设计了三个不同连接构造的节点,试验研究了由上弦杆、斜腹杆和柱子组成的受轴力循环作用的桁架节点滞回性能,试验表明斜腹杆与节点板的焊接部位是薄弱环节,容易开裂破坏。在以上节点的斜腹杆破坏失效后,选择了其中两个节点,继续试验研究了由弦杆和柱子组成的受弯矩循环作用的框架节点滞回性能。分析了这些节点在斜腹杆失效前后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性能以及不同连接构造细节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循环轴力的桁架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但延性、耗能能力一般,弦杆与柱的连接构造形式对节点性能影响不显著;受循环弯矩的框架节点仍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但是弦杆与柱的连接构造形式对节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抵抗地震作用,建议交错钢桁架的H形截面弦杆的上下翼缘应与柱子可靠连接,来确保斜腹杆破坏退出工作后弦杆通过抗弯方式传力到柱子,实现强节点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常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中间楼层的监测点的变形。削弱建筑晃动影响对于监测结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此,首先提出一种利用楼顶卫星接收机测量建筑晃动情况,通过内插得到中间楼层瞬时晃动影响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多期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更加稳定的监测结果。将处理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监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高、低碳氮比情况下, 探究A/O-MBR现场工艺中污水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进水碳氮比升高, 出水中总氮去除效率由(44.1±8.9)%提升至(78.5±7.9)%, 总磷去除效率未受影响。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表明, 提升碳氮比能够增强菌群的氨基酸代谢功能, 同时促进核黄素的生物合成, 共同提升污水中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记述发现于云南曲靖锅盖山剖面桂家屯组的一种早期维管植物。该植物茎轴裸露, 根状茎以连续多次K型或H型分枝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 直立轴呈简单的二歧式分枝, 孢子囊侧视呈匙形至卵形, 螺旋状着生于穗轴上。该植物体型较小, 保存较完整的根状茎, 但孢子囊穗的保存状况较差, 孢子囊结构不够清晰, 无明显可见的孢子囊开裂线, 因此将其暂定为cf. Zosterophyllum sp.。尽管如此, 该植物展现的性状特征不同于典型的 Zosterophyllum 及其他相关属种, 丰富了人们对早期维管植物形态变异及桂家屯组植物组合的认识。在cf. Zosterophyllum sp.的直立轴表面栖生大量微螺虫(microconchids)标本, 直径为0.7~2.2 mm。微螺虫是一种已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发现于晚奥陶世到中侏罗世末期地层中, 其壳体为螺旋状的钙质管, 习惯固着在包括植物在内的各种硬质基体上。微螺虫在cf. Zosterophyllum sp.的直立轴栖生, 表明该植物在生长期间曾被水体淹没, 之后微螺虫伴随植物茎干被搬运和埋藏。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七大区域的农业部门为研究对象, 引入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为代表的环境足迹来表征其资源环境影响, 从溢出–反馈的新视角分析区域间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首先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分解出溢出–反馈效应模型, 并将其拓展至资源环境领域, 构建耦合环境足迹的溢出–反馈效应模型, 从区际双向影响的角度评价农业部门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研究结果表明, 2007—2012年七大区域的农业部门区际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的溢出–反馈效应空间差别较大; 反馈效应较为显著, 不应忽略。在各区域农业部门反馈占溢出的比例中, 华北区域最大, 均大于31.3%; 华东、华南和中南区域的比例也较大, 均大于10.7%。考虑到我国农业部门现有的区际资源可使用量和需求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结构, 建立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盐胁迫下拟南芥HD2去乙酰化酶调控的下游基因,本研究以拟南芥野生型WT和四突(hd2q,HD2四个基因的突变体)为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生长10 d的幼苗在高盐(150 mmol/L NaCl)处理前和后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高盐处理前WT和hd2q共有2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下调基因23个.在高盐处理后,WT和hd2q共有140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72个,下调基因635个.GO和KEGG分析显示,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胞外区域和响应脱落酸上,盐处理组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胞外区域和细胞壁上,并且发现有41个与盐响应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27个上调基因,14个下调基因).结果表明拟南芥HD2去乙酰化酶调控下游盐响应基因从而使拟南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P.petiolosa)试制药膏,在动物水平研究其抗菌及促伤口愈合的作用.将有柄石韦制备成药膏,构建大鼠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感染组.各组分别经自然恢复、P.petiolosa药膏、京万红软膏处理后检测大鼠体重与进食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大鼠体重与进食量无显著变化;创面愈合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P.petiolosa药膏可促进单纯创伤组及S.aureus感染组伤口愈合;ELISA结果显示P.petiolosa药膏在致创前期可明显降低炎性反应.结果表明,这款自主研发的以P.petiolosa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药膏具有很好的拮抗S.aureus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双孢蘑菇降温结实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以双孢蘑菇W192为对象,在催蕾期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通过4 d、6 d、8 d把环境温度由21.5℃匀速降到17.5℃处理后的菌丝体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分析结果6 d有1481个差异表达基因,较8 d和4 d分别高出6.9%和34%.GO(Go Ontology)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中分布较多,其中6 d除了在代谢、细胞过程中差异基因占优外,在胁迫响应、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过程等条目下的差异基因明显并基本为上调表达,而4 d和8 d并没有出现这类差异基因,同时,6 d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细胞内进行各种氨基酸和糖代谢更明显.KEGG通路(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和抗生素生物合成通路上,其中6 d在糖酵解和核糖体生物合成通路富集,而4 d和8 d未出现.4 d、6 d降温刺激容易高产,但4 d出菇早,密度高,分层不明显等导致菇型受到影响,6 d更加稳产保质.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降温刺激下的菌丝体的表达模式,可用于指导工厂化双孢蘑菇催蕾期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