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圆锥形电磁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描述圆锥形电磁轴承动特性的30个力及力矩刚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系统处于平衡位置,且由于系统安装或加工误差使主轴心相对轴承几何中心有偏移的情况下,圆锥形电磁轴承动特性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轴心相对轴承几何中心有偏移,圆锥形电磁轴承位置刚度的正反馈作用加强,不利于系统稳定,因此,圆锥形电磁轴承在设计时,要求前后轴承同轴,且轴承传感器安装要保证几何中心与理想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农场家庭中,童年凄惨而悲凉。6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柔弱的母亲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身兼数职.白天去一家罐头厂削土豆,晚上帮别人缝补衣物。尽管如此,生活还是常常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3.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于比和空气需要量等)、燃烧前线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计算了空气源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加快了燃烧前线推进速度,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0.003m^3/m^3。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线推进到燃烧管长的25%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是世界铀资源超级大国,铀矿床以品位高、储量大而闻名世界.在我国核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下,了解加拿大的铀资源特征,有助于我国铀勘查思路的创新及资源勘查与贸易市场政策制订.论文阐述了加拿大铀资源分布、铀勘查投资与生产史、铀市场行情与贸易及相关铀矿业政策.我国在实施铀资源"走出去"战略方面应该充分重视加拿大,重点应放在获得...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认识郑408块先导试验区的火驱动态,并深入研究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机理,研制了新型一维火烧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采用郑408块地层岩心和地层原油进行了室内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郑408块油藏点火温度为365~375℃,火烧前缘推进速度与注气强度呈正相关,在充分注气燃烧条件下,地层不会出现结焦现象;火烧之后岩石矿物组分改变有利于储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但变化不大。实验证据显示,在燃烧带前缘存在高含油饱和度带,在该区域压降较其他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西域组砾岩(简称Q1x)重力影响给重力资源解释带来的干扰,根据和田地区的地质背景,论述了西域组砾岩的分布范围、厚度、岩性、密度值大小与其所含物质成分的关系,分析了和田地区发育地层的电性分层,计算了Q1x产生重力高的幅度。结果表明:通过地面地质调查,综合电测剖面浅层高阻层及重力异常特征可以确定Q1x的地质模型,提出了用正演方法消除Q1x的重力影响,并利用该方法对和田地区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伊朗盆地卡山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3套烃源可溶有机质的共性与差别,对来自不同井/剖面的12个岩石样品有机质的物性和源性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对比,发现本地区源岩具有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低的特点,且侏罗系的TOC远高于其他两个层位,3个层系源岩均属于海相沉积,第三系表现出比侏罗系与白垩系更加复杂的沉积特征,包括高等植物输入量的增加;另外研究区外第三系18 B16号样品也显示出更加独特的特征,主峰碳为C31,pr/ph达3 31,受到了强烈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408块火烧油层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准确认识郑408块先导试验区的火驱动态,并深入研究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机理,研制了新型一维火烧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采用郑408块地层岩心和地层原油进行了室内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郑408块油藏点火温度为365~375℃,火烧前缘推进速度与注气强度呈正相关,在充分注气燃烧条件下,地层不会出现结焦现象;火烧之后岩石矿物组分改变有利于储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但变化不大。实验证据显示,在燃烧带前缘存在高含油饱和度带,在该区域压降较其他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9.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 (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和空气需要量等 )、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 ,计算了空气 /原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 (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 ,加快了燃烧前缘推进速度 ,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 0 .0 0 3m3 /m3 。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缘推进到燃烧管长的 2 5 %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