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秋立塔克构造带盐构造形成的传力方式的构造物理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库车坳陷第三系下部库姆格列木群是一套巨厚的膏 (盐 )层 ,该层系不管是在应力传递方面 ,还是在控制构造样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秋立塔克构造带是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前缘 ,盐上、盐下构造极不协调 ,盐上层变形强烈 ,发育滑脱断层、大型推覆构造、突发构造和三角带构造 ;盐下变形弱 ,发育小规模的冲断层 .根据构造分析推断 ,在盐上层中 ,应力从变形后缘 (克拉苏构造带 )向变形前缘秋立塔克构造带的传递有 2种方式 ,即重力滑动传递和顺层挤压传递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多期叠合盆地的主要特征是盆地经历了多个演化阶段,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和性质。对中国西北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研究。这两个盆地自塬旦纪以一经历了震旦纪-交替转化,形成了油气来自多源、油气形成多期、油气运移多方向、油气聚集多场所的油气运聚特征。多期叠合盆地有3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1)放射状运移、太聚集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西部环英雄岭构造带为代表,油气运移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3.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期叠合盆地的主要特征是盆地经历了多个演化阶段 ,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和性质。对中国西北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研究。这两个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等 3个开合旋回 ,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由海向陆的转化和拉张 -挤压的交替转化 ,形成了油气来自多源、油气形成多期、油气运移多方向、油气聚集多场所的油气运聚特征。多期叠合盆地有 3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①放射状运移、环状聚集模式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环英雄岭构造带为代表 ,油气运移方向垂直于构造等高线的方向 ;②前陆油气运聚模式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代表 ,油气运移方向平行于造山带挤压应力方向 ;③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油气沿大型断裂带和区域性不整合面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4.
负反转断裂主反转期和反转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为例,提出了非坪-坡式结构、具有多期逆冲作用的负反转定价经模式。负反转断裂的发展化可分为只阶段、早期冲断剥蚀阶段、同生冲断阶段和负反转阶段。早期的同生逆粘层序和后期的负反转层序是识别负反转断裂的关键标志,位移-距离曲线上的“拐点”代表支由冲断活动向负反转活动转化的转折点,指示了主反转期。而“零点”则代表了断怪上从净收缩转化为净引张的转折点。根据“零点”在同生逆断层序中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准噶尔盆地露头区以及钻井、物探资料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全盆地二叠系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对准噶尔盆地周缘大地构造环境及基底特征的分析结果 ,将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盆地定义为前陆盆地 ,其中发育 3个前陆盆地系统 :①西缘前陆盆地系统 ,该系统早期为近南北向延伸 ,从玛湖一直延伸到古车排子山前 ,后期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称为西北缘前陆盆地 ,而南部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 ;②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 ;③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时间和程度不同 ,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发育时间稍早 ,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征都是这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黔南坳陷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和分析黔南坳陷节理产状、几何样式及序列关系等,探讨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根据节理切割及其与断层的先后关系,可将黔南坳陷节理组分为5个序列,NNE与SEE向"X"型平面共轭剪节理在加里东末期首先发育,在燕山晚期发育NW-NE方向共轭剪节理和NNE-NEE方向共轭剪节理,且前者发育时间先于后者, EW向节理在喜马拉雅期形成;构造应力场主方向经历了NEE-NS-NE-EW的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的应力场转换;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在黔南坳陷构造应力场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断裂带、昆北断裂带和北缘断裂带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盆地内部还发育了大量性质各异的断裂,主要呈NW,NE和NNW向展布.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样式主要有5种,即逆冲叠瓦型、对冲型、背冲型、花状和伸展断裂组合.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一类是在渐新世就已发育完全而定型,一类是在中新世—第四纪期间发育形成,还有一类是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是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  相似文献   
8.
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而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出现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认为,根据正断层发育完全受基底古构造格架的控制,其成因源于再生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基底构造活动对上覆构造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基底受挤压强烈翘曲导致上覆脆性地层引张构造变形;②先存基底断块隐伏活动诱导上盘层系引起构造变形.得出正断层自西向东的持续发育随前陆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而有规律性变化的结论.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模式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基底—盖层统一构造变形的关系,对解释中国西北地区挤压构造背景下沉积盖层局部引张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 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北部热史波动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四川盆地北部沉积波动的特点,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特征,在该区初步建立了热史波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对四川盆地的大地热流史演化进行恢复,同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志留纪至二叠纪大地热流值波动上升,波动幅度不大,热流值总体相对较低(50 mW/m2),此阶段热流值的波动主要是在海西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抬升或下降造成的;二叠纪至早侏罗世,是本区热流值最高阶段,最高可达56mW/m2,并且持续时间达到35 Ma,之后降低;此后大地热流值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热史波动曲线可以看出,这些波动主要是各期构造运动作用造成地层的抬升剥蚀而形成的.波动热史模型模拟的结果为该区成藏演化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