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油藏流动电位数值模拟及油水前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动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三维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电场和渗流场的耦合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四分之一"五点法"井网为对象,模拟计算一注一采生产过程中井底的电位变化。结果表明:油水前缘的位置会出现电位的峰值,该峰值随注入水向生产井一侧移动,生产井底的电位会连续上升,当油水前缘距离生产井75 m时开始剧烈变化,因此对该效应的监测及分析能够实现油水前缘的远距离预测;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的快速前进会引起电位异常,使高渗透层比低渗透层要高出5~15 mV,通过对该信号的强弱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够识别地层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该方法具有成为新型动态监测手段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常压条件下 ,对干燥粉砂岩、灰岩和砾岩 3种储层岩石进行了高温处理 ,测量并分析了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热处理过程中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突变温度域。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岩石 ,其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阈值温度附近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大 ;高于阈值温度后 ,影响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主要机理是早期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增加。该实验结果为现场储层热处理效果评价及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改善水平生产井段流入剖面的尾管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平井生产井段存在压降而引起各段入流量贡献差别较大的问题,考虑尾管对水平生产井段流动的影响,以Z.E.Su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带尾管的水平生产井段压降计算模型,对水平生产井段流入动态和流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尾管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水平生产井段的流体压降剖面和流量剖面;对于一定的水平生产井段,存在最佳的尾管长度和尾管直径,算例中,最佳的尾管长度约为水平生产井段长度的3/10,最佳尾管直径约为0.0889m。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时井下压力计监测井下生产在提高油藏和油井管理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长时井下压
力监测数据的解释过程中,准确地确定流动变化过程起始时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其庞大的数据量而使得手工划分和处
理这些数据不切实际。基于小波模极值理论和噪声鲁棒微分算法,利用模拟的井下压力数据对比研究了长时井下压
力监测数据中流动变化过程(突变点)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小波模极值方法的误识别率相对较高,对噪声比较敏
感,在采用该方法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而基于噪声鲁棒微分算法的二阶导数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识
别出流动变化过程,并且对噪声具有稳健性,可以在不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的情况下识别流动过程。研究结果为自动
处理长时井下监测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组分不同的岩石,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裂缝延伸而形成了连通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注空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注空气动态驱油实验 ,模拟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不同注入压差等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过程 ,检测和分析了采出气体的含氧量变化 ,进一步研究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同一温度下 ,随着注入压差的增大 ,气体突破时间缩短 ,突破驱油效率及含氧量降低 ;在注入压差一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气体突破驱油效率增加 ,含氧量降低 ,低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延长 ,高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缩短。在低压差、高温油层中采用空气驱油 ,产出气体可控制在安全极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岩石波速及孔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常压条件下,对干燥粉砂岩、灰岩和砾岩3种储层岩石进行了高温处理,测量并分析了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突变温度域。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岩石,其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阈值温度附近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大;高于阈值温度后,影响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主要机理是早期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增加。该实验结果为现场储层热处理效果评价及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铁磁流体作为一种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当存在外磁场时将在铁磁流体中产生磁场力并影响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通过试验手段首次研究铁磁流体驱油问题。首先,结合二维单相平板试验结果验证磁场力表达式及将磁场力作为一种彻体力的形式引入运动方程的正确性;其次,制作二维非均质及裂缝性填砂平板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铁磁流体和水作为驱替液进行驱油试验,并对比两者驱油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磁铁施加外磁场可以在铁磁流体中产生磁场力,磁场力可以控制铁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控制并改变铁磁流体驱替路径,克服由于非均质性等因素造成的驱替波及范围小、原油动用程度低的问题,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建立具有井下监测和控制功能模块的储层数值模型,提出一种智能井Proactive和Reactive反馈控制算法。基于此模型和控制算法并以水平井生产为例,开展Proactive控制、Reactive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控制的生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统井生产,基于Reactive和Proactive的反馈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产水量、增加产油量,提高净产值;Proactive控制在生产前期优势较大,而Reactive控制在生产后期优势较为明显,两者结合的混合式生产控制策略优于单独的Proactive和Reactive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井筒流动性差和举升效率差等问题,结合潜油电泵排量高、使用范围广以及管理方便的特点,对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综合考虑潜油电机以及电缆加热作用和掺入稀油参数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推导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井口掺入稀油的温度、掺入稀油量以及掺入点深度对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入点深度处,掺入稀油温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上部和近井口处的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有利于地面集输,但对近掺稀点深度处的混合液的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掺入稀油量的增加,近井口段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温度增加,靠近掺稀点深度处混合液温度略有降低;增大掺稀点深度,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