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境安全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壬基酚在污灌土壤中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室内实验研究了壬基酚(NP)在污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同时探讨了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pH、离子强度、黑炭和矿物质.水溶液中NP检测方法为液液萃取-高效液相方法(LLE-HPLC).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吸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土壤自身矿物组成成分对NP吸附行为具有一定影响.NP在土壤中吸附反应6h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都符合准二级线性模式;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模式.壬基酚在污灌和清灌土壤中有机质吸附系数(Koc)分别为3.1×104 L·kg-1和3.2 ×104 L·kg-1,在土壤中很难移动.pH改变对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影响程度要高于离子强度,碱性条件下影响结果更为显著.NP在土壤黑炭和矿物质中吸附行为均符合线性模式,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典型污灌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一直被广泛利用,但污水中有害成分也对灌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以太原小店污灌区为例,根据灌区灌渠和地下水流场分布,分别采集地表水样10个和地下水样20个,利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OCPs浓度范围为32.21~671.82 ng/L(均值为184.21ng/L);所有地下水中OCPs浓度均未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浓度范围为9.44~84.01 ng/L;污水回灌对地下水中OCPs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灌溉方式区域中OCPs浓度依次为:污灌区清灌区背景点;经过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区水环境中,OCPs中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六六六主要来源于林丹的近期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污水灌渠侧渗对土壤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对太原市小店污灌区9个剖面土和2个灌溉污水样进行有机氯化合物(OCPs)分析.结果表明退水渠中有机氯农药主要由六六六(HCHs)组成,滴滴涕(DDTs)及其它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或未检出,在8个离渠较近剖面的地表土中ΣOCPs和HCHs含量一定程度上符合随垂直于渠的直线距离增加而逐步降低的趋势,表明污水渠侧渗对土壤存在着一定影响.8个剖面土壤中的HCHs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水平方向上,同一深度土壤中的HCHs含量也沿远离渠的直线方向逐步递减.研究区土壤中HCHs含量与TOC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pH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的新环境融入对实现移民安置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陕南商洛、安康和汉中三市的三个移民安置点作为案例地,利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96位就近安置生态移民进行调查,通过质性分析和QCA(定性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将移民老家依恋和新家地方融入/疏离进行了关联分析。研究表明:移民融入新环境是一个老家—新家互动的建构家的过程,就近安置使得这种互动过程更加显著;与其他移民类型相比,就近安置使得老家与新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全面性的特点,包括老家认同、功能性依赖和社会支持;就近安置所存在的老家与新家联系的复杂性成为移民对新环境产生疏离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除了解决移民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应允许移民进行老家与新家的互动,并对互动做进一步的政策性安排,以便逐步实现移民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新环境融入。  相似文献   
5.
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壬基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为例,研究了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NP的污染浓度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在研究区污灌土壤中普遍存在,含量高低顺序为:污灌区过渡区清灌区;总体上离灌渠越远,土壤中NP含量越低;NP含量与土壤有机质(TOC)呈正相关,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在垂直钻孔沉积物中,随土壤深度增加,NP含量逐渐减小,但在一定深度会出现NP的富集层,富集层深度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间接反映了该区域的污灌历史及NP的下渗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鄱阳湖入长江口流域地表和地下水体,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评价了水体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区水体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成因为水岩相互作用。地表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Cr>Fe>Zn>Pb>Cu>Mn, Cr浓度变化幅度最大,Cr与Fe在地表水中重金属总浓度中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4.36%和19.50%。地下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Mn>Fe>Cr>Zn>Pb>Cu。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周围冶炼厂排污废水和城市工业排放的污废水。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均最高。地表水体中Cr对儿童的HQder、HI>1,Pb次之。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的HQder、HI>1,Mn次之。研究为鄱阳湖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饮用水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及可能来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太原市小店污灌区9个土壤剖面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店污灌区表层土(0~10 cm)中PAHs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背景区<沼泽区<清灌区<污灌区;大部分剖面土中PAHs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PAHs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的位置集中在地表以下0~40 cm范围内;高环(4~6环)PAHs大量富集在距地表0~50 cm土壤内,清灌区土壤对4~6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污灌区;不同环数PAHs与TOC和砂粒呈正相关关系(rmax=0.791,P=0;rmax=0.882,P=0),与pH呈负相关关系(rmin=-0.1,P=0.702);距地表0~40cm范围内的土壤中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小店区煤的燃烧;燃烧产生PAHs的污染途径一是直接沉降至土壤中,二是沉降至水体中,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随着灌溉污水流动而在土壤中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8.
江西锦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了江西省锦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中8种磺胺类、9种喹诺酮类、4种四环素类、4种大环内酯类和2种硝基咪唑类共27种抗生素的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江流域水体存在抗生素的污染,地表水中共检出20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32.3~280 ng·L-1.地下水中检出15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28.4~55.8 ng·L-1.废水中检出21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231~8.71×104 ng·L-1.与国内外河流湖泊中8种常见抗生素浓度进行对比表明,锦江流域污染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比国内外地下水中磺胺甲唑浓度可知,锦江流域地下水中磺胺甲唑污染程度中等偏下.与国内外养殖厂废水中3种抗生素浓度对比可知,锦江流域养殖废水中磺胺嘧啶的污染程度较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高风险抗生素有9种,分别是克拉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噻唑、罗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唑,其余为低风险或无风险.  相似文献   
9.
吸附-解吸是环境中抗生素发生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文章研究选择鄱阳湖滨湖底泥,采用批平衡实验法进行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底泥吸附-解吸实验,并考察了pH、阳离子种类及阳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对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在298 K下,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等温吸附行为,底泥对CIP和ENR的最大吸附容量Q_m分别为15.289 0 mg/g和8.649 6 mg/g。底泥对2种抗生素在pH 3~9时均具有较好的吸附率,其中pH=5时其吸附率均达90%以上。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吸附-解吸行为受到水环境中Ca~(2+)的明显影响。研究表明,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鄱阳湖滨湖底泥中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考虑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中以Ca~(2+)为主的常量阳离子的存在,则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平衡吸附率为40%~50%。研究可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鄱阳湖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及归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OCPs)分布特征,本文在太原小店区共采集了31个地表土样,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土壤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中OCPs污染较轻,总OCPs浓度范围为2.01—47.20 ng.g-1(平均值为16.76 ng.g-1).其中总滴滴涕(∑DDT)浓度范围为0.27—37.93 ng.g-1(平均值为8.38 ng.g-1),总六六六(∑HCH)浓度范围为0.18—11.89 ng.g-1(平均值为3.37 ng.g-1),最高浓度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Ⅱ级标准(农业土地).不同灌溉区OCPs浓度平均值顺序为:污灌区>清灌区>背景点,表明污水回灌对OCPs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各采样点中OCPs各异构体的组成发现,该区域HCHs、DDTs和硫丹农药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部分区域曾使用林丹和三氯杀螨醇农药.对比各有机氯农药浓度地理分布特征,表明OCPs浓度分布与污水灌溉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