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力=硬实力 软实力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传媒上都频频出现“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新词1,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带“软”字的新词,如“软霸权”、“软国界”、“软攻势”、“软抗衡”、“软权力”、“软目的”、“软推销”、“软父权主义”等等。“软实力”一词的首创者是曾任美国副国务卿帮办、国防部助理部长的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他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书中,对他的学说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的阐释。软实力学说的要…  相似文献   
2.
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二十年来,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但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外语方面存在着不足和差错两方面的问题。许多应该有外语的地方却没有,有外语的地方又常出现许多差错。  相似文献   
3.
↓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6月3日晴今天我随《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同志们去八宝山向我们敬爱的爱老作最后的告别。才一个月前我们还在人民大会堂、友谊宾馆欢乐地庆贺他的九十寿诞,今天他却已离我们而去,这段时间差距实在太短了,前后的反差太强烈了,我真有如同梦幻的感觉。在向他告别时,我望着他安详的、永远是那样慈爱而充满睿智的面容,眼前似乎出现他同我对坐论文的情状。我想起最近写的一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爱老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在以后的十年里——如果我能活这么长的话——我也许还会写一段‘尾声’的。”我相信他…  相似文献   
4.
狱中岁月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无数人被抓起来,其中不少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会遭此厄运,邱茉莉和我就是如此。1968年3月18日,午夜过后不久,我们刚上床,听到轻轻的敲门声。门外是两个青年同事。他们似乎  相似文献   
5.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大特色是有众多高品位的博物馆,并且大多向公众免费开放。两年多以前开幕的“新闻博物馆”可以说是华府博物馆群体中的后起之秀。它的英文名称Newseum是把英文中news(新闻)和museum(博物馆)两词剪  相似文献   
6.
本着这一精神,周总理为《中国建设》创刊5周年的题词是这样写的:“继续作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在这同一期杂志里还刊出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这个组织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独立)主席吴努的文章和图片。这一情况反映出刊物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受到欢迎。当时刊物主要在这些国家发行,在丙方国家因受种种限制,读者不多。但  相似文献   
7.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爱泼斯坦——中国人民尊敬和热爱的老朋友离开了我们。去年4月,本刊推出了一组重点话题《致意,与我们共同走过的外国朋友们!》,让读者认识了几位与中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外国朋友。同期,开始对爱泼斯坦先生的回忆录《见证中国》进行连载,受到了业内读者的关注。我们现将《见证中国》一书中最为精彩的新中国建设章节分两次奉上,以满足读者的强烈阅读愿望。  相似文献   
8.
沈苏儒同志的来稿向我们外宣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和盼望——加强传播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在阅读了杨正泉同志的《我与广播》后,对杨正泉同志注重广播理论的研究深有感触,认为在我们对外传播系统缺乏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他希望外宣工作者,不一定要工作了三四十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去把自己丰富的实践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而应随时注意去做。我们《对外大传播》杂志,是外宣工作者笔耕的一块园地。我们响应沈苏儒同志的呼唤,注重传播理论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按杨正泉同志向我们提出1998年工作重点第九条时所指出的那样做:加强对书刊外宣传播理论的收集、选择、整理和出版工作,大力提倡和加强业务理论的研讨,并将其体现在《对外大传播》杂志的内容上。在此,我们也号召外宣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把你们宝贵的经验、丰富的实践,上升到传播理论的高度。《对外大传播》将是你们的一个阵地,随时等待着您的来稿。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打倒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及世界上所有的法西斯。为了这一共同目的,你们到这里来了。这里是中国的一个偏僻的角落,既荒凉,从历史上来讲又相对地落后,但在这里你们可以亲眼看到一种坚强的决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要肩并肩地共同打击日本。你们会亲眼看到我们在这里正在抵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0.
我再返重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这时,中国已不再是单枪匹马地打日本,而是有了西方国家作为它的盟国。这本来应当可以提高中国战时首都的战斗士气,但蒋介石和他的亲信们借此却产生了依靠美国来打败日本的打算,保存自己的实力并囤积来自外国的武器,以便日后在内战中打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