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胭脂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Catostomidae)。该科鱼类全世界现知约有13属70种,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胭脂鱼为我国也是亚洲的特有种,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胭脂鱼在鱼类系统演化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为国家二类水生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南方鲇血清与其红细胞的交叉反应以鉴定南方鲇的血型.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血清与同种其他个体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时均未出现凝集现象,这表明南方鲇可能不存在血型或南方鲇具备血型但血清中相应的凝集素含量不足.以南方鲇的红细胞为抗原免疫日本种大耳白兔制备的抗血清与南方鲇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这表明南方鲇存在血型.据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南方鲇可能存在4种血型,分别命名为NA、NB、NAB和NO型;同时也证实,在鉴定南方鲇血型的研究中,通过制备抗血清与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鱼类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发现,经贫血处理后用肾脏印片可以较好地观察血细胞的有丝分裂相。1实验鱼的准备用于观察鱼类血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鱼可选用从市场购买的鲤鱼、鲫鱼、南方鲇、长(鱼危)等鲤形目、鲇形目鱼类,个体大小在250g左右为宜。试验鱼购回后在曝气24 h的自来水、室温、充气泵增氧、不投饵  相似文献   
4.
用Wright-Giemsa和PAS染色对长吻鮠头肾、肾脏、脾脏、肝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染色观察发现,头肾、肾脏和脾脏是其主要造血器官。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在肾脏和头肾中发生,其次是脾脏。单核细胞则主要在肾脏和脾脏中发生,头肾中也有少量单核细胞产生。肝脏中无原始型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细胞的发育经历四个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再变小的"两大两小"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五个阶段,其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双叶或多叶核的粒细胞可能是衰老的粒细胞亦即核的分叶是粒细胞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三个阶段,两者发育成熟过程中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发育而来。原血细胞和部分早期幼稚血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红细胞和血栓细胞可以进行直接分裂。红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PAS反应均呈阴性,各类白细胞的发育过程中,PAS反应由阴性到阳性并逐渐增强,这显示随着白细胞的逐渐发育成熟,细胞内糖原物质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金丽  周华  赵沙沙  杨伟  牛司强  汪德强 《微生物学报》2012,52(11):1415-1420
[目的]核黄素( vitamin B12,riboflavin)是辅因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的前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如果细菌不能够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黄素( flavin)就需要自身合成核黄素以维持菌体的生存与增殖.3,4-二羟基-2-丁酮-4-磷酸合成酶(3,4-Dihydroxy-2-butanone-4-phosphate synthase,DHBPs)为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之一.在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DHBPs将5-磷酸核酮糖(ribulose-5 -phosphate,Ru5P)转换成3,4-二羟基-2-丁酮4-磷酸(3,4-dihydroxy-2-Bu-tanone-4-Pho-sphate,DHBP)和甲酸盐(formate),生成的DHBP为核黄素合成的必需原料之一.人类没有合成核黄素的相关途径,因此细菌参与合成核黄素的DHBPs等相关酶就有望成为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点.本课题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DHBPs进行克隆表达纯化与酶学性质鉴定,为开展其三维结构的解析和抗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DHBPs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W28-DHBPs.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 DE3)中表达,用Ni离子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DEAE)纯化获得有活性的DHBPs后,进行酶学性质鉴定.[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质粒pW28-DHBPs,在E.coli BL21中表达了可溶性DHBPs,纯化后获得了纯度为95%的靶蛋白质,经分子筛分析DHBPs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对DHBPs进行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在25℃、pH为7.5和Mg2+存在的情况下,DHBPs具有将5-磷酸核酮糖转换成DHBP和甲酸盐的活性.[结论]第一次成功克隆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了一种肺炎链球菌合成核黄素的相关酶—DHBPs,纯化后的重组DHBPs具有较好的5-磷酸核酮糖分解活性,这为解析其三维结构和基于结构进行的新一代抗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三峡大坝首次成功蓄水到175 m.为了探讨175 m蓄水对库区支流鱼类食物网能量来源的影响,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方法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对小江回水区鲫、鲤、蒙古鲌、鲇、大鳍鳠、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2010年7月),微型藻类是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蓄水后(2010年12月),微型藻类对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的贡献比例略有下降,而陆生C4植物的相对贡献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对杂食性鲫和肉食性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8% ~54%和32% ~ 50%.蓄水后,鲫和鲇至少有30%的能量来自陆生C4植物.说明三峡大坝的蓄水过程增加了外源性C4植物对鱼类能量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7.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因此受到普遍重视。报道了以11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培养菌株,用3种谷氨酸钠含量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1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再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碳源、氮源、谷氨酸钠浓度、初始pH、接种量、通气量等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烧瓶装液40ml,接种体积分数5%,麦芽糖50g/L,酵母膏10g/L,谷氨酸钠30g/L,NaCl10g/L,KH2PO45g/L,MgSO4·7H2O0.5g/L,初始pH6.0,发酵60h,此时γ聚谷氨酸产量最高,达到30.26g/L,比国外报道的20g/L的产量有显著提高。纯化后产物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检测,鉴定为γ聚谷氨酸。  相似文献   
8.
3种人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详细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构的基础上应用PCR技术和基因工程手段改造人TNF分子,构建了3种人TNF的衍生物。3种人TNF衍生物是;N端缺失7个氨基酸且8、9、10位的ProSerAsp改为ArgLysArg的TNF(简写为hTNFD1):C端157位Leu改为Phe的TNF(简写为hTNFD2);N端和C端同时作上述改变的TNF(简写为hTNFD3)。这3种衍生物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较高表述,它们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重组天然人TNF有很大升高,尤其是hTNFD1和hTNFD3,升高达3个数量级。文中对3种衍生物活性升高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一级支流小江上游的汉丰湖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采样点(影响组:A, B;对照组:C, D),应用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探讨人类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汉丰湖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水平生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组POM(颗粒有机物)和螺类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范围分别为-25.93‰--24.63‰、4.12‰-9.86‰,-14.28‰--21.60‰、7.97‰-19.99‰;对照组POM(颗粒有机物)和螺类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范围分别为-25.62‰--22.51‰、0.01‰-6.56‰,-22.96‰--19.21‰、6.75‰-8.89‰;不同组间POM和初级消费者螺类碳同位素比值无明显空间变化(P>0.05), 而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空间变化显著(P<0.05)。因此,在汉丰湖食物网中,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更好地反应了营养物质(人为输入)吸收和富集的信息。与固着藻类、鱼类等相比,POM和软体动物螺类更适合作为环境评价的指示物。影响组A、B样点的部分生物类群已经受到了人为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影响强度B样点区域>A样点区域。结果建议加强汉丰湖水环境保护,控制污水排放量及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对于保护小江和三峡库区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饥饿对胭脂鱼血液指标及造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胭脂鱼[体长141—178 mm,体重(94.82±4.52)g]在26.0—27.5℃进行禁食,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0、5、10、20、30、60d)对其血液指标和造血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胭脂鱼RBC、Hb、MCV、MCH和MCHC等生理指标都有显著影响,而对WBC和HCT影响不显著。饥饿5—30d之间,外周血红细胞中含有较多数量的未成熟红细胞和较年轻的成熟红细胞,饥饿至60d时新生红细胞的能力严重减弱。饥饿60d的胭脂鱼出现大量断裂核红细胞,显示了营养不良造成的细胞病理学特征。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红细胞数量变化趋势一致。除胆固醇和谷草转氨酶外,其余各项生化指标均受到饥饿的显著性影响。血糖对饥饿较敏感。持续饥饿使肾脏、头肾、脾脏、肝脏等造血器官体积减小、内部结构排列疏松、细胞萎缩、造血区解体。随饥饿时间的延长,造血器官中成熟和趋向衰老的血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各种原始和幼稚血细胞减少,造血机能下降,甚至丧失。饥饿使胭脂鱼造血过程和原有红细胞的衰老过程减缓,从而降低能量的代谢:当饥饿对鱼的生存产生胁迫时,作为能量节省机制,保存现有红细胞和停止红细胞生成可能是鱼类耐受饥饿的常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