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噬(autophagy)是生物体活细胞用来维持自身平衡稳定的一个保守进程。已有研究表明,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密切相关,并可能在AD的病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其完整的作用机制仍未能得到深入的研究,自噬在AD中起到的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近几年关于自噬在AD中作用和治疗方面有了一系列研究进展,陆续发现了一些能够通过调节自噬而改善AD的治疗手段,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展望的平台。现就自噬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脱落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落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背景染色和涂片粘附的牢固程度。因为背景的存在会影响对阳性结果的判断,尤其是抗原表达少的弱阳性的病例,而涂片涂的不好,厚薄不均,粘贴不牢都将会在操作时把涂上的细胞冲掉,造成染色的失败。因此我们采用了敏感性高,效果好的免疫组织化学真空负压LSAB法进行标记,ArtcrayotaArt和Craftglue等涂于载玻片上,干后再涂片。经多次反复的实验证明,获得的结果好,背景清晰,阳性物明显突出,易于判断,涂片上的细胞黏附牢固,未出现细胞被冲洗脱落的现象。保证…  相似文献   
3.
挑选已检测的病例 ,对所应用两种型号的抗体进行比较 ,从所着色的阳性物、颜色的鲜艳程度、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都没有明显的区别。即用型抗体的优点在于 :使用方便 ,不懂免疫组织化学基本知识的人 ,只要按说明使用 ,也可获得结果 ,不用冒抗体稀释不好的风险 ,不需配备许多昂贵的微量加样器。但也存在着不足 ,价格较贵 ,抗体不可作为常备抗体保存等。浓缩型抗体的优点是 :可作为各种疾病的常备抗体并作长期保存 ,价格低廉。它的不足在于 ,使用时需要稀释 ,需要具备免疫组化技术基本知识的人 ,需要各种微量加样器等。自 1 940年 Coon氏等开创…  相似文献   
4.
有关抗原修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过程中 ,组织由于固定等方面的问题常导致表达不佳 ,或者假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做抗原修复。目前抗原修复的方法较多 ,有真空负压抗原修复法 ,微波辐射抗原修复法 ,高压抗原修复法 ,隔水热抗原修复法和电炉加热抗原修复法。本文根据上述各种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常可发生的一些问题如 p H的应用范围的选择 ;抗原修复最佳温度的选择 ;有效温度所需要持续的时间 ;抗原修复液必须遵循自然降温的规律 ,否则将达不到抗原修复的目的 ;尽量使用足量的抗原修复液 ;切片必须附贴牢固等。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使用过程。在…  相似文献   
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V二步法和LSAB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目前广泛使用的 L SAB法和 EV二步法进行应用比较 ,经反复实验后发现这两种方法有许多共同点 ,也有各自的优点。切片经 DAB显色后 ,颜色鲜艳呈棕黄色 ,二者没有差别 ;背景清晰干净 ,无非特异性染色 ,阳性物明显易辨 ,二者没有明显区分 ;对于强、中、弱反应的病例 ,二者的敏感性不分上下 ;阳性物的定位和定性以及试剂使用的便利性 ,二者都一样。在时间使用上 ,EV二步法至少要少 30分钟 ,在步骤上前者比后者少两个步骤 ,EV法比 L SAB法每例的试剂花费要高出 1.5元。在进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的时候 ,首先要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染色 ,…  相似文献   
6.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糖结合活性的蛋白质, 通常具有1个或多个非催化的糖结合结构域。凝集素在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抗细菌、真菌、病毒和昆虫等的活性, 凝集素在农业和生物医药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作为最小的凝集素家族之一, 苋科凝集素的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对重要经济作物黄瓜(Cucumis sativus)的基因组进行分析, 对16种苋科凝集素基因在黄瓜基因组中的分布和位置进行研究, 并分析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组成。进一步通过启动子分析, 阐明了苋科凝集素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最后,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了黄瓜中4种苋科凝集素基因对低温、高盐、干旱和ABA处理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揭示苋科凝集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稳定表达m Cherry-EGFP-LC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1B light chain 3B,LC3)自噬双标荧光细胞、mt-Keima荧光探针活细胞扫描技术在人宫颈癌细胞He La中检测了多种自噬相关标志物,探究了阿司咪唑(astemizole,AST)对He La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司咪唑在He La细胞中引起自噬标志蛋白质LC3-II与SQSTM1/p62的显著累积,并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效应;阿司咪唑导致He La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Baf-A1)阻断自噬流(autophagic flux)后,再加入阿司咪唑不能促进LC3-II进一步累积;阿司咪唑处理细胞后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均显著增加;此外,阿司咪唑显著抑制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3-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导致的线粒体标志蛋白质TOMM20(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的降解,其线粒体自噬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证明了阿司咪唑有抑制自噬流的作用,导致损伤的线粒体不能被顺利降解,并且提示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溶酶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波六胺银法的改良法显示组织胞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超声波六胺银法的改良法显示组织胞浆菌,效果好,图像清晰,细菌的菌壁被染成深黑色,菌体中央为空白区,背景为淡绿色。①该法需时少,六胺银液的浸染时间仅需20分钟左右,而原法则需70~90分钟。②由于浸染时间短,减少了杂质的沉淀,增加了背景的清晰度。原法浸染时间长,常可产生背景的杂质沉淀,影响结果的评判。③该法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谐下所作的缩张运动,加速了溶液中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促进了切片的氧化过程,使菌壁的醛基更加完全彻底的暴露出来,有利于还原溶液中的硝酸银成为金属银,将细菌给予更好地显示出来、从最后的结果证明:它优于原法或PAS法。  相似文献   
9.
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对草地管理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艳  刘彩凤  马红彬  赵菲  谢应忠 《生态学报》2015,35(14):4725-4732
以宁夏中部不同封育年限(封育1a、3a、5a和7a)、不同放牧方式(中等强度自由放牧、中等强度4区轮牧)、补播改良(2006年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紫花苜蓿Alfalfa stiva)及未封育等管理方式下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法,于2012年3月下旬用样线法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温室萌发法,统计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数,研究了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的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种植物,分属6科14属,除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为半灌木外其余均为草本植物。多年生植物占土壤种子库植物总数的65.3%,一年生植物占土壤种子库植物总数的35.7%;多年生植物种子数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表现为下降趋势,封育1a和未封育草地最多;2)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共有物种数为2—6种,封育时间延长导致土壤种子库物种与地上植被相似性下降,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共有物种数有减少趋势,自由放牧降低了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共有物种数,补播恢复的草地土壤种子库中未出现补播物种;3)种子库物种多样性与管理方式无明显的相关性;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4区轮牧草地最高,封育7a草地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封育1a草地最高,均匀度指数自由放牧草地最高,补播草地最低。若荒漠草原仅依靠土壤种子库恢复自然植被,则不建议封育时间过久,需间以适当的干扰(放牧);补播外来种未对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产生贡献,反而对乡土种产生了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0.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桥梁.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且其中绝大多数都经过糖基化修饰.近年来对补体系统的研究,不断揭示出补体系统在抗击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有机体生理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补体系统需要严格的调控,不论是激活不足、抑或是过度激活都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于补体系统的激活、调控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首次从糖生物学角度对补体系统蛋白质组分的糖链结构及糖链对相应蛋白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小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