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生物科学   7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OrMF)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培养(菌丝团分离)和非培养(克隆文库)2种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3种不同杓兰属植物根中菌根真菌ITS序列并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所有根段中都有菌丝团定植,共分离出菌根真菌64株,其中63株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1株为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真菌;可划分为7个OUT,每个OTU代表菌株的菌丝都能形成OrMF典型的近球形或椭球形链状排列的念珠状细胞;分离出来的菌根真菌均为无性型菌丝且不产生无性孢子。(2) 非培养法得到的3种杓兰属植物的根中OrMF分别隶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腊壳菌科(Sebacinaceae)、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其中胶膜菌科OTU在种类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培养和非培养2种方法得到的OrMF OTU类型和数量均为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无苞杓兰(C. flavum)>黄花杓兰(C. bardolphianum),但培养法少于非培养法。(3)对胶膜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优势和非优势OTU均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3个不同分支上,这种与多种亲缘关系较远的OrMF共生的现象可能与杓兰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且不同杓兰的Or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性能良好的Brofloat玻璃电泳芯片上,利用自行搭建的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通过对芯片管道表面修饰、筛分介质、分离电场强度、进样方式、电泳温度、进样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对含15个STR基因座的法医DNA样品进行电泳分离测试实验.通过对芯片电泳条件优化获得了本电泳系统的最佳条件,成功实现8 min内完成DNA样品片段的分离,表明该微流控芯片电泳系统在法医DNA快速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温敏失绿突变性状表达过程中,对其Rubsico 含量、Rubsico 活化酶活性,全叶蛋白及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Rubisco 结构和含量与野生型一样,保持相对稳定;而其Rubisco 活化酶活性则随一个分子量为56.2kD(PI=4.5)的特异蛋白质的存在与消失发生明显改变。当突变性状表达时,分子量为56.2kD(PT=4.5)的特异蛋白消失,其Rubisco 活化酶活性下降;当叶片失绿区域复绿时,56.2kD(PI=4.5)特异蛋白出现,则Rubisco 活化酶活性上升。这一密切地相关关系表明,突变体的Rubisco 活化酶活性变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除与自身结构和含量有关外,还与叶片中这一特异蛋白的存在密切相关,它可能是Rubisco 活化酶活性的调节蛋白。这种调节具体表现在氨基酸代谢上,是对上游氨基酸的阻遏调控,从而使叶绿体的结构物质合成受阻,最终导致类囊体膜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分别构建了两个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质体分裂基因NtFtsZ1和NtFtsZ2与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gfpS65A、V68L、S72A基因相融合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JM109菌株中进行表达.全长NtFtsZs∶GFP融合蛋白在菌体中有规律地定位,暗示NtFtsZs能识别大肠杆菌潜在的分裂位点,并能与大肠杆菌的内源FtsZ发生聚合作用;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抑制了宿主菌的分裂,形成了明显的丝状菌体,证明真核生物的 ftsZ 基因与大肠杆菌的 ftsZ 基因有相似的作用.同时构建了NtFtsZs不同缺失的原核表达载体,对这两个基因所编码蛋白不同结构域的功能做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烟草FtsZ蛋白的C端结构域与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正确定位有关;而N端结构域与NtFtsZs∶GFP融合蛋白的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植物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策略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获得性抗性(SAP)是植物防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其表达特性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活性氧的代谢,抗病基因的利用、过敏反应的诱导和SAR的组成性表达等方面论述了植物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策略。已取得的成就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异倍性水稻间杂交获得同源三倍体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个二倍体水稻(OryzasativaL.)(2n=2x=24)和3个同源四倍体水稻(2n=4x=48)为杂交亲本配制6个自交组合和30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组合的结实率比较低(10.01%-21.78%)这可能与其花药内民包含的正常花粉粒比例小而异常花粉粒比例大有关,异倍性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更低(0.20%-1.64%)但在两种配组方式之间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即以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杂交  相似文献   
8.
光温外界信号、植株状态与成花决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由营养生长状态转向生殖生长状态(成花转变)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经过一段时期营养生长的植株,便自动进入成花感受态,在这种状态下植株才能够对外界信号产生应答反应而启动成花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胚苗水稻APIV不同颖花的多卵和多胚苗频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PIV的多卵和多胚苗频率与其颖花和种子的发育季节以及颖花的着生部位有一定关系。在夏季条件下抽穗开花,其多卵频率和多胚苗频率均比较低,而在秋季条件下抽穗开花则比较高。在同一稻穗中的多卵和多胚苗频率,强势颖花要明显地高于弱势颖花。在同一季节抽穗开花的主穗和分蘖穗之间,其颖花内的多卵频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多胚苗频率的差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Wheathaploidcanbeproducedbyembryorescueafterwheatandmaizecrosssincethemaizechromosomesarerapidlyeliminatedfromtheearlyzygoticembryos[1,2].Usually2%—5%ofwheatdoubledhaploidshowsagronomicvariations,butnoobviousmorphologicaltraitfrommaizeisobserved.Theywere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