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1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室"由校实验动物中心和医学实验中心优化组合而成,隶属于杭州师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12月被确定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点;是浙江省首批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浙江省大动物实验基地及浙江省唯一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2.
kitl非编码区突变导致RNA剪切异常的小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采用RT-RCR技术从kitl1-bao纯合子和正常C57BL/6(B6)小鼠总RNA中扩增出kitl基因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登录号:NM.013598)序列比对,找到mRNA上突变部位。PCR扩增kitl基因组DNA上对应部位进一步测序验证。结果发现kitl1-bao突变纯合子kitl基因mRNA缺少第8号外显子。在基因组DNA上kitl基因第8号内含子第2个碱基由T转换为C,是引起mRNA剪接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snthr-1Bao稀毛小鼠是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位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 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1 100只,并在2个微卫星、35个可能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及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1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中找到4个合适的基因组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及F2代稀毛小鼠将突变基因精确定位到第9号染色体距着丝粒117.763 kb及119.129 kb之间1.367 Mb的范围内,在其间的21个基因中确定Plcd1为稀毛突变的强力候选基因。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发现snthr-1Bao稀毛小鼠基因组上有一个14 883 bp的缺失,这一缺失包含了Plcd1基因的4—15号外显子及Vill基因的10—19号外显子。推测极可能是Plcd1基因缺失导致snthr-1Bao小鼠出现稀毛表型。  相似文献   
4.
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稀毛小鼠snthr-1Bao和对照组DBA/2小鼠的生长情况、繁殖性能、形态学和大体解剖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snthr-1Bao小鼠的生长发育较DBA/2小鼠迟缓,被毛异常,呈稀疏状.在繁殖学特性方面,snthr-1Bao小鼠与DBA/2小鼠相比雄性睾丸组织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均比DBA/2小,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断奶仔数比DBA/2小鼠少,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对大体解剖学特性的观察表明,两种品系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等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无差异,但有些脏器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存在品系间差异(P<0.05或P<0.01).血液生理指标方面两种品系小鼠相比在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细胞的数量上存在差异(P<0.01).因此,该突变不仅影响小鼠被毛的正常生长,还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snthr^-1Bao稀毛小鼠是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能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1100只,并在2个微卫星、35个可能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sequence repeat,SSR)及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中找到4个合适的基因组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及F2代稀毛小鼠将突变基因精确定位到第9号染色体距着丝粒117.763kb及119.129kb之间1.367Mb的范围内,在其间的21个基因中确定Plcdl为稀毛突变的强力候选基因。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发现snthr^-1Bao稀毛小鼠基因组上有一个14883bp的缺失,这一缺失包含了Plcdl基因的4-15号外显子及Vill基因的10—19号外显子。推测极可能是Plcdl基因缺失导致snthr^-1Bao小鼠出现稀毛表型。  相似文献   
6.
snthr-1Bao稀毛小鼠足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位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x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1100只,并在2个微卫星、35个可能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及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中找到4个合适的基因组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及F2代稀毛小鼠将突变基因精确定位到第9号染色体距着丝粒117.763 kb及119.129kb之间1.367Mb的范用内,在其问的21个基因中确定Plcdl为稀毛突变的强力候选基因.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发现snthr-1Bao稀毛小鼠基因组上有一个14883bp的缺失,这一缺失包含了Plcd1基因的4-15号外显子及Vill基因的10-19号外显子.推测极可能是Plcdl基因缺失导致snthr-1Bao小鼠出现稀毛表型.  相似文献   
7.
小鼠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及其运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索小鼠基因组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评价微卫星在小鼠遗传检测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梯度法探索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选择本中心不同来源及引种时间的C57BL/6、BALB/c、DBA/2J、CBA/N、FVB/NJ、ICR共6个品系(8个组)小鼠,每组采用10只个体的鼠尾,提取DNA并混合成DNA池,用39个微卫星扩增后电泳观察、比较种系纯度.结果小鼠微卫星的PCR条件差异较大,Mg2+浓度多数在1.5 mmol/L左右,退火温度多数在59℃左右.在6个品系小鼠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C57BL/6、BALB/c、DBA/2J都是纯合的; 其余品系有1~3个杂合位点. BALB/c在D5Mitl68、D8Mit320、D13Mit262三个位点,DBA/2J在D14Mit205位点与数据库记录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小鼠39个微卫星提供了候选的PCR条件,并对6个品系小鼠的微卫星概貌及微卫星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两种白斑小鼠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本中心ENU诱变获得的两种白斑突变小鼠W-4Bao与Kitl-1Bao为研究对象[均为C57BL/6J(B6)背景],遗传试验表明它们都为单基因显性遗传,W-4Bao及Kitl-1Bao突变基因纯合子小鼠的表型分别为全白色及“黑头白”;将白斑杂合子小鼠与DBA/2(D2)交配获得具有白斑表型的F1小鼠,F1小鼠再回交D2繁殖[(B6×D2)F1×D2]F2小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F2代小鼠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W-4Bao与微卫星D5Mit356、D5Mit30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56.82、51.5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D5Mit356与D5Mit308之间;Kitl-1Bao与微卫星D10Mit70、D10Mit6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27.37、21.2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D10Mit70与D10Mit68之间。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确认它们的候选基因分别为kit及kitl。  相似文献   
9.
乙烷基亚硝基脲诱变获得两例新的被毛突变小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烷基亚硝基脲 (Ethylnitrosourea ,ENU)诱变获得人类疾病的小鼠模型。用 1 0 0mg/KgENU腹腔注射 1 8只 8- 1 0周龄的雄性DBA小鼠 (G0 ) ,每周一次共三次 ;将在后代小鼠 (G1 )筛查到的突变个体与同品系配种 ,若异常表型传代则可能为显性突变 ;选择表型正常的G1 雄鼠与C5 7BL/ 6配种得F1 ,将F1 随机互交得到F2 ,依据F2 是否有突变鼠出现确定可能存在的隐性突变。结果表明 ,在 35 2只G1 小鼠中 ,1 4只出现异常表型 ,但均未传代 ;对 30只G1 雄鼠的隐性遗传试验获得 2只稀毛突变小鼠 ,均表现为被毛稀疏、幼鼠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0.
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C57BL/6J雄鼠睾丸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雄鼠睾丸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分析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探索ENU处理雄鼠后的最佳配种时间.方法 将8~10周龄的C57BL/6J雄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ENU 100 mg/kg,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首次注射ENU后的第1周至12周,每周分别取4只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其睾丸附睾称重及精子计数.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并对其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对死亡小鼠剖检发现胸腔纵隔内有巨大肿块,明显压迫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睾丸和肝脏有明显病变.实验组小鼠睾丸从ENU处理的第2周起开始萎缩,第9周开始恢复;精子数量第4周至第9周稀少.结论 ENU为小鼠的一种强诱变剂,纵隔肿瘤是导致雄鼠死亡的主要原因,雄鼠注射ENU后最佳配种时间应在首次注射后的第9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