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生物科学   8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疆的燕麦和小麦上发现了红条花叶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弹状病毒,大小为120~240×80~100nm(PTA 负染),因负染剂的不同有显著的空腔或呈横纹结构,套膜外有柱状突起,大小为8×8nm,柱状突起外还有一层薄膜,厚2.5~3.0 nm,弹状质粒易于降解、生成线状核衣壳、小饼和细丝。媒介昆虫是条沙叶蝉(Psammoteffix striatus),在大田网捕成虫,在笼罩内燕麦病苗上饲毒2天后,分别接种于燕麦及小麦健苗,可导致发病。病毒质粒的形态,特性与小麦丛矮病毒,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美)约略相似而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多倍性是植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已为广大生物学者所熟知。然而多倍性在动物中则非常少见,这里举一些动物多倍体的事例,供大家参考。昆虫中的多倍体昆虫中多倍性现象十分罕见,而又总是与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3.
羧酸盐对鸭肝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系列羧酸盐对鸭肝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规律,抑制动力学以及对几个含羧基的巯基试剂修饰该酶的保护动力学,并计算了相应的在酶上结合的平衡常数。提出羧酸盐结合于该酶缩合中心区域一个可结合羧基负离子的部位,该部位也是丙二酰基的结合部位,它可使携带了丙二酰基的活臂向缩合中心定向运动,并为缩合活性所必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提高石刁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其器官分化率和植株生根,移栽成活率的有关于主要因子进行研究.1、适宜浓度的2,4-D、NAA、BA 配比的1/2MS(铁盐除外)培养基,可诱导芦笋单核期的花药产生较高百分率的花药愈伤组织,各激素适宜浓度为2,4-D 1.0mg/L、NAA 0.5—2mg/L、BA 0.5—2mg/L。诱导率最高可达78.05%。  相似文献   
5.
拉萨郊区藏族的指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兆合  潘阳 《人类学学报》1995,14(3):233-239
本文报道了拉萨郊区517例(男226人,女291人)藏族健康人的指纹参数正常值、调查分析了指纹类型、指纹组合、指纹指数和指嵴纹计数。比较了藏族不同居群、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藏族有自己的指纹特点,又显著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传统饮品山荆子幼叶的氨基酸含量及其评价山荆子(Malusbaccata(L.)Borkh.)主产于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发现,内蒙古的蒙古族有把山荆子的幼叶当茶饮用的传统。为了探索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  相似文献   
7.
拉萨郊区藏族跖纹主线走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味精法采集跖纹,体视显微镜下追踪跖纹主线走向,分析了250(男女各125人)拉萨效区藏族健康人的跖纹样本。结果显示:A线主要走向1区,其次是7区;B线亦多止于1区和7区;C线主要止于和9区;D线止于1区 频率最高;E线主要走向13区;P三叉缺失较多。Pz^d线止共位置较高(13区和11区),而P^f线止区较低(7区)。在民族和人种间进行了比较,提示藏族践纹主线走向有自己的特点,又呈现  相似文献   
8.
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G)的31个SNP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利用质谱检测技术检测PPARG基因的31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根据质谱峰图判读样本目标位点基因型,统计分析31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利用x2检验确定筛选的SNP位点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发现31个SNP位点中,23个位点的次等位基因分布频率MAF≥0.05,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具有多态性,其他8个SNP位点的MAF0.05,没显示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学显微镜下可初步确定,Cu2+浓度越大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存活率越小,而同样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保持不变。(2)低浓度Cu2+(1mmol/L)对中国树花细胞结构基本无影响,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完整;随着Cu2+浓度增加,当处理Cu2+浓度为2mmol/L时,细胞壁无损,但细胞膜开始破坏形成小空泡,线粒体嵴变凌乱,叶绿体也出现皱缩,类囊体膨胀,基粒排列紊乱;当Cu2+处理浓度大于2mmol/L时,共生藻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Cu2+浓度为3mmol/L时,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形成的空泡变大,细胞内部结构变松散,蛋白核消失,叶绿体与细胞质混在一起,基粒片层扭曲,分布混乱,线粒体变形;当Cu2+浓度达4mmol/L时,细胞结构完全受到破坏。(3)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地卷共生藻细胞结构无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壁、细胞膜都完整,且大多数共生藻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研究认为,中国树花对Cu2+胁迫较敏感,Cu2+耐受在1~2mmol/L之间,Cu2+浓度与中国树花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u2+浓度越高,其属于共球藻的真核共生藻细胞受损程度越大;地卷对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Cu2+胁迫下地卷属于蓝藻的原核共生藻细胞仍能繁殖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并结合Arc GIS软件,探究了阿勒泰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阿勒泰地区干旱状况.研究期间,阿勒泰地区虽然年和四季的干旱频次和不同等级干旱覆盖范围都呈减少趋势,但是旱情仍较为严重,年和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繁,且多年存在重旱和特旱发生在整个阿勒泰地区;秋季和冬季的干旱频次分别在1997和1983年发生减少突变,夏季的干旱频次首先在1962年发生增加突变,随后在1991年发生减少突变,年均和春季的干旱频次无突变发生;年和四季的干旱频次都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干旱频次和不同干旱等级在空间上的分布表明,东部清河县旱情较为严重,中部阿勒泰市、富蕴县、布尔津县、福海县旱情次之,西部地区的哈巴河和吉木乃县的旱情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