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动态受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对地震和构造活动具有较灵敏的响应。判别并排除各种水文干扰,确认地下水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对提高地震分析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观测层与地下水开采层为同一含水层,井水位于2010年出现破年变异常,加速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最大上升幅度约30 m。依据该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唐山市区2001-2015年地下水位、降雨量、地下水开采量实测资料,建立合理多元回归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发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应为影响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的可能因素。文中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井孔的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判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甘珠尔庙银多金属矿区地处内蒙大兴安岭东坡南段,位于黄岗梁一甘珠尔庙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东部、白音诺一甘珠尔庙银铜多金属成矿亚带的北东段。矿体具有品位高而不均,厚度相对较薄而密集分布的特点,构造及其节理裂隙控矿作用明显,矿体视电阻率和视充电率异常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组合特征,推测密集蚀变脉群的深部可能存在与本区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在进一步找矿工作中应加以重视。同时,在各矿化脉体的深部交汇部位是找矿的最有利部位,在今后找矿中应加强该部位的钻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3.
鲁西邹平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演化:对地幔源区的约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平盆地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三个亚组:中、下亚组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上亚组岩性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火山岩由早期基性向晚期中偏碱性方向演化,与正常岩浆房酸度增高的岩浆分异趋势相同。具有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b/La、Hf/Sm比值随MgO的降低而升高或基本不变,说明高场强元素亏损是岩浆的原始特征。各亚组火山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和密切的成因联系,分离结晶起了关键性作用。La/Nb、La/Ta、Ba/Nb比值较高,说明成岩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岩石圈地幔。拆沉的大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亏损的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是岩石圈地幔富集的重要方式,随之该富集地幔在陆内岩石圈伸展和区域热异常的双重作用下发生减压部分熔融而形成具有岛弧特征的邹平盆地火山岩。  相似文献   
4.
邹平王家庄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 ~ 566 ℃之间,均值为 289 ℃;盐度介于7.2%~63.2% NaCleq,均值为21.1% 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 ~ 440 ℃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以及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和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其中第一次发生于360 ~ 400 ℃,主要形成高温、高盐度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第二次发生于240 ~ 320 ℃,主要形成高—中温、高盐度的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中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中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之后主要形成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具有中低温和中盐度的特征。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1.14‰ ~ 1.79‰之间,均值为0.94‰;δD介于-63.70‰ ~ -56.50‰之间,均值为-59.8‰;说明王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矿石矿物的δ34S变化于-8.80‰ ~ -2.80‰之间,均值为-6.33‰。矿石矿物的n(206Pb)/n(204Pb)介于18.1684 ~ 18.3637之间,均值为18.2892;n(207Pb)/n(204Pb)介于155546 ~ 156342之间,均值为155777;n(208Pb)/n(204Pb)介于38.1286 ~ 38.4840之间,均值为38.2780。说明矿石具有贫重硫和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后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或大气降水的混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县花岗岩岩基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测试,研究探讨其成岩年龄、岩石成因、物质来源以及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年龄为125.5±1.5Ma,属于早白垩世产物。全岩元素地球化学成分表现为高硅、富碱,贫镁、铁和钙,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Pb,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和Sr、Ba。全岩同位素具有中等略偏高的Sr 初始比值(87Sr/86Sr)i=0.706949~0.707086;低的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 (206Pb/204Pb)i=16.611~17.152,(207Pb/204Pb)i=15.304~15.432,(208Pb/204Pb)i=37.316~37.702]; 低的Nd初始比值(εNd(t)=-13.65~-13.51)和老的Nd模式年龄(TDM2=2.12~2.13Ga)。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具有较低的初始比值(εHf(t)=-22.92~-19.40)和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39~2.61 Ga)。综合以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及Sr-Nd-Pb-Hf同位素组成,新县花岗岩岩基应属于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是化学成分类似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TTG型岩浆岩的扬子下地壳在非加厚下地壳(深度小于35km)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土地庙沟铅锌矿床是豫西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与土地庙沟铅锌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栗扎树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方法,探讨岩体成岩时代及其与矿床成矿时空相关性。岩体测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41.6±1.3Ma(样品YZY-G07)、135.5±1.6Ma(样品YZY-G08)、116.2±1.2Ma(样品YZY-G01),Hf同位素分析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724Ma~2244 M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结合矿床特征,与栾川-维摩寺断裂北侧的合峪、伏牛山、太山庙相比,从早到晚,140Ma、135Ma、117Ma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形成于140Ma左右的花岗岩浆活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特征等资料,并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泥湖矿田的成矿构造热事件对比,可推断出矿床为早白垩世早期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事件的产物,为矿山企业勘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豫西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西地区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层间破碎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各类型金银铅多金属矿床为同源、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成矿空间的矿床产出组合。并从成矿时间、空间、产出型式和成因上论述了其成矿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互补性、连续性和重叠性等共生组合规律,举出实例阐明研究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锚索施工过程中微型桩对滑坡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珠高速公路某高边坡处于山前堆积层中,地层主要由亚粘土、块石及石英砂岩组成,堆积层中地下水发育.预应力锚索施工时,恰适雨季来临,几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边坡由局部变为整体蠕动.由于时间所限,靠预应力锚索等加固措施已不足以防治,为此提出微型桩加固方案.在此次抗滑抢险施工过程中,微型柱作为临时加固措施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锚索施工过程中滑坡的产生,同时也阐述了微型桩的作用机理及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豫西寨凹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该区元素组合以银、铅、铜为主,以寨凹为中心出现W,Sn,Bi,Mo,Cu等高温元素组合;1/万沟系次生晕测量表现为Cu,Ag,Bi,Sb中高温元素组合;极化率异常则显示为宽幅面状,具高阻高极化异常特征;经过对地物化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其Z4脉可能为深部斑岩型铜矿的脉状延伸,进一步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地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荒漠化变化情况与影响因素,利用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提供的1975年、1990年、2000年、2007年4期荒漠化遥感解译变化统计图,提取黄河中游地区32 a来的荒漠化变化信息,利用MapGIS 6.7软件平台对研究区荒漠化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探讨黄河中游地区荒漠化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在荒漠化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局部地区荒漠化有所缓解,2007年总荒漠化面积较1975年减少了2.43×103 km2;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荒漠化面积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60%.风成地貌类型上的荒漠化最严重,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短期内,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展的影响占52%,气候因素的影响占48%,也就是说,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当地荒漠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