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楚雄盆地中东部禄丰-楚雄一带的二氧化碳气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雄盆地从南部楚雄杨家阱至北面禄丰县利鸟场,近南北向延伸约7Km,断续有高含二氧化碳气苗。这些气苗二氧化碳含量H76.5—99.1%,甲烷含量只有0.011-0.47%,没有重烃气和硫化氢,普遍含微量氩(0.030—0.34%)。这些气的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一般为-5.2~-6.2%,个别较轻的为-16%,而重的为-1.2%。根据本区地质特点、气的成分特征与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讨论了气苗的气原与成因。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作者认为这些二氧化碳的成因是无机的,即与火山-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顶部风化壳(马五1-4)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主力产气段,根据这套地层的岩石矿物、结构、地化等特征共划分了24个微相及8个微相组合,而不同微相或微相组合控制了岩层孔隙空间发育程度,导致该区储集性能纵横向的不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中国叠合盆地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多次埋藏、异常受热、多次生烃和多次成藏的特点。不同成熟度、不同母质类型样品热解和高压釜模拟实验反映烃源岩的二次生烃不遵循Tissot经典的连续生烃演化模式,具有显著的迟滞效应,这种迟滞程度与烃源岩二次生烃时的原始成熟度有关,当Ro 等于 0.9%左右时迟滞性最小。究其原因受化学动力学机制控制,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分布体现了一次生烃受热降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在一次演化中止前未能有效释放而部分聚集在干酪根内的特性以及化学结构在冷却后的高度固化,导致二次增温初期中间产物的快速释放和化学结构再次活化的惰性,从而使得二次生烃显现出脉冲式的非连续演化过程。基于二次生烃迟滞性量版,结合渤海湾盆地具体地质条件,从生烃史和生烃阶段组合的关键要素入手,采用关键要素递阶优选原则,依次通过对显著生烃深度、生烃率等要素的递阶分析,确定了渤海湾盆地二次生烃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最新的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等盆地原油及凝析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特征及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结构烃分子及同结构不同碳数烃分子之间碳同位素分配的某些规律。研究了一些典型成因原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特征及分布模式,为该项新技术在油气研究与勘探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一些原油的成因上取得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边缘石炭-二叠系地表石油显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龙江地区野外实测剖面的岩石裂缝中发现了二叠系的石油显示,在单偏光镜下颜色呈黑褐色,在荧光镜下显示棕黄色或绿色;油源追踪研究证明,野外发现的二叠系干沥青是由石炭-二叠系岩石本身生成的,而不是来自于盆地上部的其他生油气岩层,这一发现和研究对松辽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验是揭示各类干酪根的组成、结构及其成烃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此项工作始于60年代,80年代初煤成气研究期间此项工作有了较大进展,1986年以来又有了新的突破,主要取得的成就有:C6—C14轻烃收集计量;各类有机质成烃途径及产率;生物气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