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岩石圈计划的第九工作小组(WG—9)和协调委员会(CC—5)于1985年8月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联合会议。会议决定将WG—9和CC—5合并为新的第六工作小组(WG—6)。会上尚未聘请全部WG—6的成员,只任命了主席和副主席。奥利维尔作为WG—6未来的主席主持了会议。会上福克斯和弗罗伊德沃科斯评议了属于WG—9和CC—5的工作,并建议将WG—9和CC—5的活动纳入新的WG—6的活动中,并继续召开由CC—5和WG—9确定的下述会议:  相似文献   
2.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crust┐mantletransitionzoneinWesternYunnanProvinceHONG-XIANGHU(胡鸿翔)ZHONG-YANGLIN(林中洋)YIN-JUBIAN(边银...  相似文献   
3.
之二介绍了1982—83年在中国西南地区完成了1,400公里的四条深部探测剖面,可为进一步设计滇西地震预报试验场的地壳深部构造研究方案和设计三江断裂地壳深部结构的观测系统提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唐山震区深反射剖面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唐山地区深部地壳构造与唐山大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关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部物探局的协助下,于1985年1月在唐山震区完成了64km长的深反射剖面野外观测,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整个地壳结构的详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震区内深度500m以上的沉积层十分破碎;结晶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2-7km不等,覆盖地层倾斜,且断层发育,其中陡河断裂为正断层,延深至6-7km,推断该断层为1976年唐山发震的重要构造之一。测线上大约21km深处普遍存在一反射层;莫霍面深度在31-32km左右,与该地区折射剖面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完整的形式给出拉梅常数不相等情形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中任意倾角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震位移场解析表示式。以一些数值结果说明介质的泊松比、断层面的倾角、上界和下界对地面的地震位移场的影响。在比较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资料和计算得到的各种走向、倾向、倾角、断层面长度、宽度、震源深度和错距的单个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面位移之后指出,简单的滑动断层错动模式不能同时很好地解释观测到的邢台地震的水平和垂直形变。为了解释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个复合的断层模式。这个复合断层模式由六个简单的矩形滑动断层构成。运用网格尝试法,得到了基本上符合观测到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场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6.
大陆地壳的岩浆潜入式增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研究以贯穿断面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综合地球物理模型表明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断面显示了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断面西段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急剧的岩石圈缩短使地壳增厚;断面东段则处于西太平洋裂陷引张状态,形成一系列张性断裂和断陷盆地,导致岩石圈变薄,地壳亦随之减薄.本文还讨论了断面中几个重要构造单元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The depth of Moho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depthofMohointhemainlandofChinaRong-ShengZENG;(曾融生)Wei-GuoSUN;(孙为国)Tong-EnMAO(毛桐恩)ZhongYangLIN;(林中洋)Hong-XiangHU;(胡鸿翔)andG...  相似文献   
9.
(王椿镛,张先康,林中洋,李学清)CharacteristicofcrustalstructureintheShulufaultbasinanditsvicinity¥Chun-YongWANGI;Xian-KangZHANG;Zhong-YangL...  相似文献   
10.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1,他引:47  
林中洋  张文彬 《地震学报》1993,15(4):427-440
本文描述滇西86-87工程资料处理解释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滇西地区自南向北速度结构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莫霍界面深度从剖面南端的38km 加深到北端的58km.地壳的平均速度南低北高,在6.17-6.45km/s 之间.固结地壳为上、中、下三层结构,P10界面是上地壳中的一个弱界面,P20和 P30界面分别是中、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分界面,个别地区,在下地壳内部还可以追踪到另一个较弱的 P30界面.PR 界面的深度为0-6km,P10界面的深度为9.2-16.5km,P20和 P30界面的深度分别在17.0-26.5km 和25.0-38.0km 之间.上地壳的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南高寨与支梯之间达到最大值,基底面的速度可达6.25-6.35km/s,再向北又开始变小.中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自金河洱海断裂向北中地壳是一速度为6.30km/s 的低速层.下地壳为一较强的梯度层.在剖面南段的景谷与景云桥之间和无量山与澜沧江断裂之间存在-上地幔低速区,Pn 波速度只有7.70-7.80km/s,红河断裂以北 Pn 波速度也低,为7.80km/s.在上地幔顶部还追踪到一个P60界面,剖面南端深65km,北端深85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