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调查发现, 沿近南北向亚东-谷露裂谷中段的安岗地堑存在地震大滑坡、多世代断层崖和断层崩积楔等多种类型的史前大地震遗迹.进一步的观测和年代分析表明: 该区的古地震滑坡体至少存在新、老两期, 其中规模最大的"尼续大滑坡体"应该是最新一次大地震所形成.该区T1到T6各阶地的形成时代从新到老分别为7.7~2.1 ka、11.0~10.5 ka、17.6~12.1 ka、25.7~22.9 ka、58.4~70.6 ka和130~150 ka, 它们沿主边界正断层的平均垂直断距依次为2.8 m、6.1~7.9 m、10.3~12.5 m、16.6~19.0 m、28.0 m和76.0 m.其中T1和T2阶地上的断崖剖面揭示, 最近两次大地震发生在距今约5.8±1.0 ka和2.4±0.2 ka.综合分析认为: 安岗地堑的大地震活动具有较明显的丛集性特征, 并且在距今约23~26 ka以来一直处于大地震活跃期, 期间的断层垂直活动速率为0.8~1.3 mm/a, 大地震的原地复发间隔大致为3.3~3.6 ka, 特征地震的矩震级为7.0~7.2, 推算整个尼木地堑群的大震复发间隔最短可能只有约1.0~1.2 ka.研究结果指示, 藏南裂谷的大地震活动性明显比藏北的近南北向正断层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大地震,形成了200多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的古地震研究对于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习性和大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校正感量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对映秀-北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擂鼓探槽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并对探槽中含有的炭屑进行了AMS14C测年。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校正的AMS14C年龄吻合,该地区与汶川地震类似规模的上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1±0.2)ka至(1.1±0.2)ka间  相似文献   
3.
尹金辉  计凤桔 《地震地质》2000,22(2):195-199
应用1 4 C测年法和热释光方法对采自永定河上游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堆积阶地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永定河上游三条一级支流的低阶地形成时代具有一定的同时性 ,第三级阶地的下切时间大约在 30 0 0 0aB .P .;第二级阶地的下切时间大约在 10 0 0 0aB .P .;第一级阶地的下切时间大约在 4 0 0 0aB .P .。气候变暖对第二级阶地形成起主导作用 ,构造作用对最新阶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 -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 ;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 10km ,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 ,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 10km ,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 ;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 ,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4个运动学单元组成:(1)新生代复活的喀拉铁热克山-天山南脉古生代造山带,其快速变形和抬升可能起始于23-26Ma前,持续至13-16Ma前。(2)向南逆冲的西南天山前陆薄皮主冲断带,包括木兹杜克弧形薄皮推覆体和依柯冲断带,前者代表了向南薄皮逆掩的天山型岩系,地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飞来峰群,在14Ma前曾有过大规模活动,最小缩短量约为20-35km,最小缩短速率为1.4-2.8mm/a;后者代表了向南叠瓦状薄皮逆冲推覆的前陆古生代基底(塔里木地台型沉积岩系)卷入构造,其西段在距今14Ma时曾有过强烈活动。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复杂的双重构造;新生代地层也卷入变形。(3)喀什-阿图什弧形反冲褶皱-逆断裂带,由3排向北(天山)反冲的左阶雁列展布的第四纪地表滑脱褶皱组成,仅在大山口以西发育。该构造带形成于距今约1.4Ma以后。依什拉克喀拉乌尔断裂以南,博古孜河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5.8mm/a,翁库尔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8.6mm/a。(4)塔里木克拉通下盘块体,向北西方向缓倾,内部变形较小。里木块体西北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其学问基底高角度逆断裂和走滑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代沉积的厚度,导致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变形样式、变形时间以及变形缩短量沿走向的巨大差异性。迈丹-喀拉铁克断裂和阿图什断裂带均为岩石圈规模断裂,研究区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两条断裂带以及它们之间的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上。  相似文献   
7.
尝试运用沉积速率摇摆匹配方法来获得淤泥质泥炭系列样品的日历年龄,并与单个<‘14>C年代、时序已知系列<‘14>C年代的日历年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采样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沉积速率摇摆匹配方法可以获得较小的日历年龄区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采样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系列<‘14>C年代贝叶斯校正也可以获得理想的日历年龄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3D扫描仪以及全站仪测量等技术手段,取得了大邑断裂活动时代与最新构造变形样式的初步证据。大邑断裂所在地区白垩纪和新近纪地层的褶曲变形时代应在新近纪末—早更新世,而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是全新世,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主要表现为全新世地层的褶皱,在地貌上表现为多个山前鼓丘。这些鼓丘单个平面形态呈椭圆形,沿山前呈雁列状分布,延伸长度为2.5km。根据鼓包的剖面形态,推测大邑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盲断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位于镜泊湖西北侧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地区.本次研究分别在"火山口森林"地区的Ⅰ号火山口、Ⅴ号火山口(大干泡)的一、二旋回层和蛤蟆塘地区的Ⅻ号火山口外围的第一旋回层的火山渣中取了3个碳化木进行14C 测年,其结果分别为3430±60 a、2470±120 a、2470±110 a和3490±140 a(其中Ⅴ号火山口的碳化木进行了两次测试).根据本区存在3个火山旋回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树木的最老年龄推测,该区最后一次火山活动可能在1000~2000 a之间,并且两次火山喷发间隔大约在1000 a左右,由此证明镜泊湖火山是东北地区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另外,由于"火山口森林"地区和蛤蟆塘地区的玄武质岩石在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所含的包体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表明该区在3490 a BP前地幔存在着强烈的不均一性,其原因可能与地幔柱的三级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泥炭样品不同有机组分的~(14)C测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金辉  彭贵 《地震地质》1997,19(3):86-280
分别用NaClO、NaOH溶液、Na4P2O7和NaOH混合溶液和有机溶剂对采自延庆盆地大王庄两个泥炭样品进行前处理,每个样品获得10个不同有机组分,对这些有机组分的14C年龄测定值进行对比。以探讨泥炭等样品不同有机组分14C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