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容量气枪震源长江定点激发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学长江计划“安徽段实验”是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长江的首次激发。本文针对布设在气枪固定激发点附近的流动台和周边固定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线性叠加分析近场和远场信号的时频特性,利用叠加结果检测气枪信号的传播特性,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信号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岸首台可以接收到清晰的压力脉冲、气泡脉冲的体波和面波信号;②气枪信号主频为5Hz左右,随震中距的增加,压力脉冲信号衰减很快,信号主频频带变窄;③对信号传播距离进行初步检测,最近的传播距离为180km,最远共有3个激发点传播达到260km,夜晚激发信号传播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多种遥感卫星图片(包括美国专题制图卫星的TM三波段假彩色合成图片,时相为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八日;美国地球资源卫星CCCT计算机处理,采用比例拉伸、矩阵变换、对数直方化、北东向增强、北西向增强等方法处理的不同图片),对福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解释,结合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评判潜在的地震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对营前特大桥桥位区的砂土液化的综合评判为例子,提出砂土液化必须运用定值准则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各种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进行综合评判,文中还针对水下孔的水位取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宁化—大田—惠安地壳构造与速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内北东向断裂带异常发育,是华南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发区.为深入认识我国东南沿海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及其深部构造背景,福建省地震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0年至2012年在福建陆域实施由18次人工爆破、四条北西向原生纵测线和四条北东向集成纵测线构成的三维人工地震测深实验.本文对该实验中以北西-南东走向近似垂直穿过政和—海丰断裂的宁化—大田—惠安深地震测深测线数据进行处理解释,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构建了该剖面二维地壳速度模型.结果显示,沿剖面地壳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减薄,其西北侧地壳厚约31.8km,东南侧地壳厚达28.4km.剖面上地壳P波速度从5.90km·s~(-1)逐渐增加至6.20km·s~(-1),上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厚度在16~17km左右,但是下地壳厚度由西向东减薄较为明显.地壳以政和—海丰断裂为界,东西两段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呈西段速度偏低、东段速度较高的特性,且西段在上下地壳分界面下方存在一个低速层.研究表明,剖面不同区段呈现出的速度结构差异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基本吻合,剖面解释结果和以往远震接收函数研究结果均印证了作为闽西南坳陷带和闽东火山断陷带分界线的政和—海丰断裂是一条切割至下地壳底部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活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活动断裂调查得到的海底地形、重力、地磁和多道地震探测资料,对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该断裂带总体呈NE向分布,东北端起自牛山岛以东海域,西南端止于兄弟屿以东海域,大体沿50~60m等深线展布,全长约500km,是华南大陆与台湾海峡海盆的分界断裂;断层面近于直立,切穿地壳;在主压应力轴为NWWSEE方向的应力场作用下,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逆冲性质;断裂带两侧地形反差大,最新活动性强,控制着两侧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是福建沿海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存分析预报体系存在的许多弊端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把数据仓库、VPN技术引入地震系统,建立一个基于数据仓库并借助VPN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使已建的数字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进而提高分析预报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华南沿海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是研究地震背景的重要一环。随着资料积累的增加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我们在分析历史资料完整性、可靠性基础上,筛选21次有详细宏观调查报告、有仪器测定震级,震级、烈度分布均衡的54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变换常数R,反复统计、搜索方差小,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统计结果,并与原东部和华南地区的衰减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建立更符合客观规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9.
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活动对大陆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已有和近年来补充调查的资料,阐明了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影响的差异,并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其结果在震害防御与历史地震考证方面的意义:①台湾地区的强震频度较高,间隔时间从几年到数十年,但对大陆沿海地带的最大影响烈度仅为Ⅵ度,最大有感半径达1100km,有感地带的宽度大于500km.这些地震在大陆地区可产生数毫米位移的长周期地面运动;②台湾海峡西侧滨海断裂带发生的强震,其频度不如台湾地区高,却因距离大陆较近,最大影响烈度达Ⅷ——Ⅸ度,最大有感半径大于1000km,有感地带的宽度大于400km;③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震害防御策略,宜在着重考虑滨海断裂带强震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台湾地震对工程结构造成的损伤,以及恐震心理引发的哄动社会效应影响;④大陆地区记载到的1517年5月19日地震事件,宜视为台湾地区的强震影响更为妥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杭盆地为基础,通过对福建中西部断陷盆地的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性分析,初步探讨福建中西部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盆地构造发育的力学机理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