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TM影响的不同季节北京城市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5~2006年4景北京Landsat TM影像,通过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揭示不同季节城市热环境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别利用遥感反演的地面温度和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数据,计算地表热岛强度和空气热岛强度,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城区相对近郊区,热岛效应在夏季显著;城区相对于乡村,四季都存在较强的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
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延安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日光温室是主要生产设施,光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光照分析,延安冬季辐射呈递增趋势,12—2月中旬日总辐射约8 M J/m2。观测统计,延安日光温室的透光率40%~67%,南部大于北部,平均透光率约为60%。光照可满足强光蔬菜的种植要求,但光照不能满足棚内温度达到适宜生长范围,使温度成为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咸阳市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国家基本气象站196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日照资料,用常规统计方法、Ma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咸阳市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阳市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略微减少、光照显著减少,极端高温、强降水天气增多增强,极端低温天气逐渐减少。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7℃/10a,气温升高突变年为1997年,气温变化主要存在6、12、32a冷暖交替的振荡周期;冬季明显缩短,春季增长,夏季、秋季长度基本无变化。降水变化不明显,突变特征不显著,主要存在6、11、29a干湿交替的振荡周期。日照气候倾向率为-59.06h/10a,突变年为1980年,日照变化主要存在7、13、25a高低交替的振荡周期。2014年后一段时期为干暖期。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森林火险分级预报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延安市1989-2002年火灾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地火灾多发生在2~4月,火灾多发时段为每日12~14时,火灾类型多为地表火,引起火灾原因多为人为原因,比例占95%以上。分析火灾对应的常规气象与卫星遥感资料,总结出以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高温度、最小相对湿度三要素建立的分级火险天气预报方法,建立卫星遥感资料对火险等级调整指标。业务试运行表明:该方法对高危火险天气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林业部门森林防火指挥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延安市1989—2002年森林火灾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地火灾多发生在2—4月,火灾多发时段为每日12—14时,火灾类型多为地表火,引起火灾原因多为人为原因,占95%以上。分析森林火灾对应的气象资料,总出以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三要素建立的分级火险天气预报方法结。业务试运行表明:该方法对高危火险天气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林业部门森林防火指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气现象符号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字体文件名称为WeatherSymbol.ttf,天气现象符号对应的区位码编码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在已安装WeatherSymbol字体的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DWSZ2型温度观测仪于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志丹县李家湾的气温观测资料,通过与县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山地年平均气温略高于川地,呈现出冬暖夏凉的特点,冬季山地平均气温偏高1.6℃,夏季偏低1.4℃;山地增温效应提高了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高出川地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小,平均低于川地2.9℃;山地海拔增高降低了日最高气温,夏季最明显,平均最高气温山地低于川地2.2℃;山地春季终霜日提早,降低了果树花期冻害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8.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问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咸阳市“8·14”与“8·8”两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间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对2009年7月7日-8日汾阳市久早转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久旱转大雨天气出现在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和副高西进北抬的形势下;500hPa高空槽东移引导西南涡东移北上,是造成此次大雨过程的直接原因;对流云团TBB值越大,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强;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建立打通了水汽北上的通道,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不稳定,高层稳定的能量结构对强降水的发生十分有利;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汾阳大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