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回顾采煤塌陷区土地质量研究状况,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敏感性的原则,以徐州市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概念模型,尝试给出针对具体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为3层23个指标,较全面的涵盖了社会经济、物理化学、政策法规等不同范畴。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绿色石化项目运营前后的环境变化,于2018—2021年连续4年对项目所在地鱼山岛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含量为16.9~178.0 μg·kg-1,平均值为75.9±24.0~102.6±41.4 μg·kg-1,4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总体含量较低;各组分平均值为4环PAHs>5环PAHs>3环PAHs>6环PAHs>2环PAHs。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PAHs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调查海域PAHs来源相对稳定,年际差异较小,主要来源于石油、木柴、煤炭等燃烧产物的远距离迁移。依据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调查海域沉积物PAHs生态风险水平较低。绿色石化项目在建设期及投产期未引起邻近海域沉积物PAHs的增加,但随着项目持续运营,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4.
对传统的周跳探测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非差载波相位周跳的实时探测。通过对Geome-try-free组合和Melbourne-Wbbena组合的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滤波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周跳的实时探测。对GPS车载动态数据以及星载GPS数据进行了仿实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实时地探测出1周的GPS非差载波相位周跳。 相似文献
5.
极移高精度预报对卫星实时定轨、深空探测器导航等应用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有效角动量(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EAM)与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提供的超快解数据进行极移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IGS超快解数据得到的极移第1天预报值,对引入EAM得到的极移预报结果进行校正,获得联合预报值.首先,基于LS(Least Squares)+AR(Auto-Regressive)模型实现了引入EAM的极移预报,相对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IERS)提供的公报A数据,在超短期(第1~10天)预报跨度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极移预报结果,其中大气和海洋角动量发挥了主要作用.其次,鉴于IGS超快解数据精度高、更新快的特点,以IGS超快解为基础数据,基于LS+AR模型可以得到极移第1天预报值,其精度显著优于IERS公报A的极移第1天预报值.最后,利用第1天预报值对顾及有效角动量的预报结果进行校正获得了联合预报值,进一步提高了超短期极移预报精度(尤其是第1~5天).2020年7月24日 2022年1月30日间的联合预报结果表明:第1~20天的预报值总体优于IERS公报A的预报值.其中,第1~10天的预报精度显著提升,在预报第1天,X、Y方向预报值相对公报A预报值的精度提升分别可达39.5%~62.3%和24.5%~51.9%;在预报第10天,相对公报A预报值的精度提升分别可达28.0%~28.9%和 21.9%~23.4%. 相似文献
6.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将BJFS站2000~2015年高程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发现其不仅存在1 a、0.5 a、0.25 a、2个月、1个月以及长周期等周期项,还存在以往方法很难探测出来的近似2 a周期信号。与EMD分解结果对比,整体经验模态分解可以明显减弱模式混叠现象。对各分量进行Hilbert 变换(HHT),得到时间-频率-能量的Hilbert 频谱图。结果表明,年周期和2 a周期变化是高程运动的主要贡献项。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比验证EEMD的分解结果表明,与小波分析相比,EEMD重构信号与高程序列差异的RMS更小,证明了HHT-EEMD方法在数据资料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性。对环境负载及GRACE负载造成的测站位移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环境负载确实会造成IGS站高程时间序列的1 a、0.5 a以及季节性运动,GRACE负载还验证了2 a信号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8.
利用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上海台风研究所、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和香港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发布的四套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最佳路径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5—2014年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TC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 RI)现象。根据TC记录24 h强度变化的上95%累积概率分位确定四套资料RI阈值分别为26 kn(CMA)、30 kn(JTWC)、25 kn(JMA)和25 kn(HKO)。四套RI样本时空分布特征差异不大,TC多发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暖池区,以9、10月份最多。对比发现,JTWC资料中1~3级TC发生RI的频数和比例均远高于其他资料,经历RI后多增强为4~5级TC,从而导致强台风频数高于其他资料。考虑到四套资料在确定台风强度(定强)时使用的风速标...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