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渭南711雷达资料、西安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渭南2006-05-21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和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西北气流冷平流是主要影响系统,过程前的增温、增湿及上干冷下暖湿的温湿配置,垂直风切变及高空强冷平流为冰雹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0oC层高度低,云中负温区深厚,是此次冰雹天气过程云顶高度和强中心高度不高,但仍造成地面降雹及回波顶高度(h)与45dBz顶高(h45)差值(h-h45)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白水苹果优质高产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苹果生长习性和最适宜区气象指标,结合白水县的气候特点和苹果生产实践,研究分析白水苹果优质高产的气候资源和制约性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白水年日照时数2 300 h以上,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占年日照时数的70%,有利于着色;日较差>10oC气温的平均日数占60%,有利糖分积累;年平均降水598.2 mm,雨量适中;最高气温>35oC的日数在5 d以下,达到苹果优质高产最适宜气象条件,对果实的膨大、糖分积累、品质、着色均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拓气象服务领域的需要,利用渭南市各县1 961—2 0 0 3年43 a大雾资料,分析了渭南市大雾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渭南市大雾主要集中在9—1 2月,以渭河沿线和大荔最多。年际变化从2 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渭南市大雾除合阳、韩城略有下降外,其余县市都呈上升趋势,以大荔增幅最多。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5.
针对近年来在渭南市境内,依靠“711”雷达实施指挥,运用地面人工增雨防雹所使用的新一代WR-1B型火箭系统,开展防雹作业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WR-1B型火箭系统防雹要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5项技术要点,简要给出了针对不同雹云实施火箭作业的时机、部位和剂量。2004-07-10火箭防雹作业9min后,雷达回波强度减弱10.6dBz,回波顶高降低2.0k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介绍深生态学的思想来源及基本观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生态战略与深生态学的“作为整体的大自然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共同体”观点是一致的。从气象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国家重大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估及气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是深生态学在中国气象事业生态建设战略的具体体现,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零地漂移是防雷工程及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零地漂移电压过大,可造成计算机等高精度仪器的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本文对零地漂移的产生原因做了一些初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1 渭南市气候特点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渭南位于关中平原东部 ,南依秦岭 ,北为台塬沟壑 ,东宽西窄 ,呈低地喇叭口状地形 ,属大陆性季风区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光热资源丰富 ,是我省粮食、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同时作物生长期间降水分布不均 ,自然降水少 ,水分供应不足 ,光热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已成为渭南发展高效农业重要的制约因素。喇叭地形的狭管效应和山坡台塬的地面抬升作用又导致渭南多对流性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渭南市人影工作自 60年代以来逐步把各县已成立的人影机构理顺到气象部门统一管理 ,人影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高空及地面资料、实况物理量场数据、预报经验指标、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了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为今后预报忻州市冬末初春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总结出了前期环流形势和各高度层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VIL产品在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及地面实况资料,分析2005--2006年渭南19个典型雹日的VIL回波特征。得出指标:VIL值的变化可以应用于预测降雹;降雹时VIL值在50kg/m。以上;一般在降雹前VIL值有明显的“跃增”;VIL值的迅速减小会给本地和下游地区造成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在距离雷达较远的合阳、韩城VIL值可信度较低。这些指标的应用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和有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