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3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形对门头沟一次大暴雨动力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2年6月24—25日,北京门头沟附近发生了一次大暴雨过程。为探讨地形在本次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采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测中心开发的ARPS模式,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控制试验采用27、9 km双重单向嵌套网格,网格覆盖范围约为3000 km×3000 km、900 km×900 km。两层网格均采用全物理过程,使用的都是全球30″的地形资料。在控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3组敏感性试验:第1组试验采用干过程模拟,即不考虑凝结潜热的作用;第2组试验将地形整体向东/西平移1°;第3组试验是将门头沟西部的局地地形抠除一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凝结潜热作用时,东南风气流仍然可以爬升到2 km以上,超过了大气的抬升凝结高度,证实了地形的动力作用是本次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将地形向东/西平移1°后,由于大气的对流稳定度发生了改变,模拟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也发生了变化,表明山坡和山顶的对流不稳定大气是导致本次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抠除局地地形后,模拟的降水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再次证明大暴雨是在多尺度地形以及一定的天气系统配置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夏季强降水过程GPS-PWV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莲梅  王世杰  史玉光  赵玲 《高原气象》2012,31(5):1348-1355
利用乌鲁木齐GPS观测站数据反演得到1h间隔GPS遥测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和乌鲁木齐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夏季10次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强降水过程中GPS-PWV呈现出明显的1~3天增湿过程和1~2次跃变过程,且降水时GPS-PWV几乎约为气候平均值的2倍,跃变过程与降水发生和结束有较好的关系,可为干旱区降水短期预报提供一个明确的水汽演变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史玉光  孙照渤 《中国沙漠》2008,28(3):519-52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不同季节大气可降水量(APW)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夏季APW小于季风区界限25 mm,从该角度表明新疆为非季风区。APW空间分布呈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为高值区,海拔高的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为低值区。APW夏季最大,但小于同纬度东部季风区,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和冬季APW与同纬度东部季风接近。APW的地理分布与实际降水量分布相反,其最大(最小)区域却为降水量最小(最大)区,受西风带影响,新疆APW模态主要表现全疆一致变化,分布稳定,与降水模态分布差异性大有显著不同,且近40 a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决定新疆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是由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他因素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Based on daily ECMWF gridpoint data of two winters during 1981—1983 including an ENSOyear,propagation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LFO)during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s andtheir influences upon 30—60 day oscill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jet stream are studied wit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s 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CEOF)and so on.Results show that inthe winter of a normal year(1981—1982),30—60 day oscill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are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lanks of exit region of jet stream.In the ENSO year(1982—1983),they are mainly in the vicinity of entrance and exit regions of jet stream.Intraseasonal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manifested themselves as latitudinal fluctuation or longitudinalprogression or regression of about 40 day period.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propagat-ing passages of low frequency modes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in the normalyear(1981—1982)and in the ENSO year(1982—1983).Changes of oscillation amplitude showobvious phases.In general,the one in late wint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early winter,strongestone occurs in February.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3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与甘肃、青海、西藏3省区接界,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千米,是中国相邻国家最多、国境线最长的省区。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现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在国家经济、能源、国防中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河流域的面雨量序列及其与径流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的1km×1km网格数据为基础,对阿克苏河流域1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0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了自然正交分解(EOF),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主要特征向量与地理因子的插值模型,给出了一个面雨量序列的计算方法,为建立气候要素的区域平均序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由此推算出年阿克苏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以及面雨量序列。径流量与面雨量之比(R/P)平均为0.43,最高为0.69(1997年),最低为0.30(1963年)。计算出的阿克苏河流域面雨量序列与阿克苏河实测径流量序列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79×108m3/10a和4.29×108m3/10a,两者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面雨量的增加速率要比径流量大一些,年际变化幅度也要大,面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分别为0.17和0.13。阿克苏河年径流量的变化与夏季0oC层高度、年面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气候的变化是阿克苏河流域径流稳定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3月23日,是新千年的第四个“世界气象日”。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世界气象组织从1960年开始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以多种形式举行活动,宣传气象工作在经济建设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以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关注。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50个站的30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气温的气候噪音、替在可预报性、信噪比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新疆气温长期变化的预报精度问题。结果表明新疆气温的气候噪音、信噪比、潜在可预报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疆50个站30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月平均气温的小波谱特征,指出新疆气温长期预报可预报性的地理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序列时间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