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濒危中华鲟人工群体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1998―2008年孵出的子一代(F1)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养殖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年龄10~20龄的492尾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体重为30~169 kg,体长为140~258 cm,肥满度为0.77~1.26,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式为W=1×10~(–5)L~(2.9658) (R~2=0.9076,n=492)。74尾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成熟比例为15.04%,成熟个体中雄鱼体重[(60.73±14.53)kg]和体长[(172.27±13.46)cm]均小于雌鱼体重[(88.39±29.14)kg]和体长[(193.37±18.90) cm];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0龄,平均为(14.96±1.93)龄,雌鱼最小成熟年龄为12龄,平均为(17.84±1.80)龄。雄鱼催产成功率为76.36%,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9.11±13.38) s,精子寿命为(220.75±56.47)s;雌鱼催产成功率为57.89%,产卵量为(13.43±6.79)万粒,卵径(3.97±0.15)mm,卵重(0.046±0.013)g,受精率为(42.72±27.82)%,孵化率为(51.61±32.41)%,出苗量为(4.44±5.67)万尾。与野生中华鲟相比,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个体体格、繁殖力和繁殖效果均有下降趋势,人工保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沈丽  罗胜铁  张志众 《绿色大世界》2014,(6):323-323,325
指出了《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因为课程学时较少,提出了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优化和拓展,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完善考评方式,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施氏鲟精子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照射强度为10 188 μW/(cm2·s),照射距离为15 cm的紫外线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精子进行4~7 min的照射,用照射后的精子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卵进行人工授精,以探索精子的最佳紫外线照射时间.设计热休克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休克温度3因子、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探索人工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的理想热休克条件.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5 min处理的施氏鲟精子,与匙吻鲟卵受精所得胚胎经染色体观察均为单倍体(n=60),表明照射精子遗传失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若热休克处理前受精卵保持在(18±013)℃,在一定的休克温度(35~39℃)条件下,于不同时间(受精后16~20 min)起始热休克,持续处理2 min均能诱导受精卵染色体加倍.对热休克处理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将受精卵于受精后18 min,在37℃的水中热休克处理2 min,二倍体诱导率最高,达18.8%.染色体鉴定显示,该条件下处理的胚胎均为二倍体(2n=120),未发现单倍体和非整倍体.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异源精子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机制以及匙吻鲟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彩色棉杂交新品种(系)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222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等优良特性,B213、D224分别居第二、第三位。  相似文献   
5.
彩色杂交棉若干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的诸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与诸多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衣分>单株铃数>2.5%纤维跨长>果枝台数>株数>果枝始节>伸长率>单铃重>比强>株高>整齐度>马克隆值>生育期,为彩色棉的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温室早春栽植苦瓜,其667米^2纯收入约在6000—7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温室苦瓜早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1999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  1)见病早,侵染时间长。秋苗上病害始见期早于常年,一般提早10d到3个月。  2)扩散蔓延速度快。1月4日统计全省发病面积为3.0万hm2,到1月底即发展到6.7万hm2。3月3日达16.7万hm2,3月底增至38万hm2,4月23日为58.5万hm2。其扩散蔓延速度之快实属历史罕见。  3)病害垂直扩散迅速,病情严重。乐至县3月初调查,病田率为64.3%,病株率平均11.9%,病叶率平均3.85%,分别较1周前上升2.0倍、20.0倍、24.7倍。3月23日调查,病株率又上升1.6倍,病叶率上升3.6倍,平均严重程度达21.8%。  4)流行区域大,所…  相似文献   
8.
2002年小麦条锈病在四川大流行,发生面积、病情指数、实际损失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既是条锈病的越夏区,又是重要的越冬区,也是春季流行区,大区流行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越夏区菌源充足,越冬区扩展迅速;二是病菌沿4大河流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扩展;三是越冬区和非越冬区损失并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现以下5个特点:一是秋苗发病早,病菌侵染时间长;二是来势猛,波及面宽;三是非常发区为害加重;四是病情严重,危害损失大;五是所有推广品种均发病.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上述特点,究其原因有:一是菌源充足;二是品种抗性严重丧失;三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四是一些地方防治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9.
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及稳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威胁四川省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探讨条锈病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试验表明4个或6个品种混播能推迟条锈病发病期、延缓发病速率、降低发病程度,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县色素辣椒产业生产初具规模,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色素辣椒易病,产量低,一级椒果率低.我们通过色素椒育苗移栽,解决了目前色素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