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97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的结果 ,结合中国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分区评述了未来 10年、30年和 5 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稻作类型水稻生育期、产量、稻田蒸散量的阶段性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稻作制度可能发生的演进趋势。最后 ,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包括调整品种布局、有条件地扩种双季稻、改善灌溉条件及培育和引进新品种等。该研究结果对国家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制定中远期农业规划和农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物模拟中的常年气候数据生成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前人工作为基础,建立了常年逐日气温(包括平均,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生成模型。并对降雨量和太阳辐射模型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效果。采用VB6.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研制成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作物模拟中的常年气候数据生成了系统,利用南京40年和郑州30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分别对该系统进行检验。模拟值与实际情况相符,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9。  相似文献   
4.
1980年9月22—26日,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马尼拉主持召开了“不同环境下农田作物潜在生产力”学术讨论会(简称作物生产力会议)。 参加会议的科学家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共71人,代表较多的国家有日本(8人)、中国(5人包括台湾省1人)、美国(5人)、印度(5人)、泰国(5人),其他国家各1—3人。参加会议的有国际著名的作物生理学家澳大利亚L.T.Evans、日本村田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合对温光逆境适合性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的种质筛选技术,并结合对不同的响应能力,对6个水稻品种的光温适应性进行比较,并探索了水稻对光温逆适应性的鉴定技术和品种间差异。通过研究、初步苏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粳稻武有粳和籼杂交亚优2号,对光温逆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表明定简易技术,可作为常规育种的配件,用于鉴定品种的温光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与近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杂交稻与气象条件的生态关系,着重探讨了杂交稻生育期的温光模式和适宜播栽季节等问题,以期为我省杂交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的启动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的产生和蓬勃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直接结果是获得了大量不连续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解释,从中获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导致了生物信息学的产生,生物信息学在农作物基因组分析中的深入应用产生了农业生物信息学。一、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及成就1.农业生物信息学基因图谱研究为加快转基因作物育种和生物信息学的农业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作物进行基因组分析需要生物信息学工具。生物信息学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系统论的由来 农业系统论是农业科学发展到当代,吸收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新成就,逐步形成的关于农业整体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学说。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背景。 1.农业生产与农业科学研究的广泛实践。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对自然界包括对于农业的认识,尽管是纯经验的,不精密的,却往往具有更多的宏观的与整体的观点。例如我国春秋时已有“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释名·释典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淮南子·齐俗训》)等辩证地考虑农业多种因素的精辟论述。现代农业科学如果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发现算起,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等等与农业有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水稻生长季与稻作制度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水稻栽培面积大,分布广阔,自南而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各种不同气候生态环境。栽培制度复杂,有单季稻、双季稻以及麦(油)稻稻的三熟制等。建国以来,水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逐渐提高,对增加水稻总产起了积极作用。但有的地方在改制过程中未能因地制宜,不适当地扩大晚熟种或双季稻三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