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帚橐吾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场中分布最广、危害极大的优势毒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群落结构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在介绍土著入侵种和替代防控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黄帚橐吾目前缺乏高效经济生态防控措施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对入侵植物进行替代防控的经验与原则,提出了对黄帚橐吾进行替代防控的生态防控设想和黄帚橐吾替代植物选用的基本原则,初步划定了防控黄帚橐吾的替代植物范围。通过引种或者驯化乡土草种,在青藏高原培育禾本科、豆科植物或者建植禾豆混播人工草地,使其具备替代防控黄帚橐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CTAB法提取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的基因组DNA,利用ITS1片段的序列信息对中国9个不同地理群体的62份云杉矮槲寄生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2条ITS1序列共定义16个单倍型(H1~H16),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678 5,π=0.005 9),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则表现出较大差异(h=0~1.000 0,π=0~0.009 4);AMOVA分析显示云杉矮槲寄生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到51.37%,群体间为48.63%。(2)Network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单倍型H1和H12较为古老,且所有群体对2种单倍型无共享现象;单倍型H1是广布单倍型,存在于青海和甘肃的6个群体中,单倍型H12仅在四川的2个群体中有分布。(3)基于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群体聚类和中介邻接法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显示,四川的3个群体为独立类群,区别于青海、甘肃群体,且甘肃和青海的群体之间没有明显分化。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云杉矮槲寄生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进化及后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杉矮槲寄生内寄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以被云杉矮槲寄生侵染的青海云杉枝条为材料,从解剖学水平观察云杉矮槲寄生的内寄生系统。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的内寄生系统由分布在寄主皮层内的皮层根和镶嵌在寄主木质部中的吸根组成。皮层根可以沿着寄主枝条,通过挤压寄主皮层细胞的方式扩展,并穿透寄主表皮层形成云杉矮槲寄生的寄生芽;在靠近或接触寄主次生韧皮部时形成吸根,吸根顶端细胞定向穿透寄主韧皮部和形成层,侵染木质部,并沿木射线方向生长。当云杉矮槲寄生侵入寄主以及皮层根向外生长时,寄主表皮层发生加厚现象。随着云杉矮槲寄生侵染部位的寄主皮层细胞数增多,引起枝条膨大。研究认为,云杉矮槲寄生可以进行系统侵染,反映了云杉矮槲寄生与其寄主在组织水平上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海拔3200米及以上地区居住二十年及以上,年龄≥70岁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或会阴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0例进行CSEA。分别在麻醉前、切片时和手术结束时监测并记录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胰岛素(INS)、生长素(GH)、血糖(GLU)浓度以及无创血压(N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对比不同时期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并分别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有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对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麻醉前、切片时及手术后的INS、GH、GLU、COR、ALD、PRA及AT-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组各时期INS、ALD、GH、COR、PRA、AT-Ⅱ、GLU水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EA对循环影响小,阵痛完善,安全有效,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适用高海拔地区老年病人手术中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纯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通过选取牦牛输卵管,运用机械刮取法和0.25%胰蛋白酶消化两种方法分离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不同分离方法的培养效果比较,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与传代培养、MTT比色检测细胞活力并制定生长曲线,原代及传代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冷冻解冻后经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活细胞数。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出的原代细胞,纯化后传代培养,经鉴定为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建立了一套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纯化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