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生物科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2.
牛生长激素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牛生长激素基因cDNA 与Patatin ClassI启动子及NOS3终止子连接,构建了表达载体pPBGT. 用直接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 LBA4404(pRAL4404)菌株, 用此菌株转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得到再生植株. 经NPTⅡ活性检测,总DNA PCR和Southern blot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RNA 点杂交和Western blot表明牛生长激素基因已在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赵倩  张学林 《生理学报》2021,(1):143-147
按照肌纤维收缩时长度的变化,可将骨骼肌收缩分为向心(长度变短)、等长(长度不变)和离心(长度变长)收缩。与前两种收缩形式相比,离心收缩在增加肌肉体积和肌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2],偏重于离心收缩的运动方式作为训练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和运动康复领域[1–3]。然而,离心收缩很容易对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出现超微结构改变(如肌节、Z盘损伤),引起肌肉酸痛、肿胀和肌力下降等损伤症状[1,4,5]。  相似文献   
4.
周金成  何玥  赵倩  董辉 《昆虫学报》2021,64(1):80-89
【目的】明确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品种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中的寄生及发育表现,为以柞蚕卵为替代寄主更好地规模化繁育赤眼蜂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在6个品种柞蚕卵[抗大(KD)、大四(DS)、高新(GX)、988(NEE)、青大(QD)和特大(TD)]上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单窝羽化子代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等生物学指标,以及6个品种柞蚕卵的质量指标(单卵湿重、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柞蚕卵质量指标与赤眼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EE品种柞蚕卵育出的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显著大于除KD和QD品种以外的其他柞蚕品种卵育出的两性品系子代蜂。柞蚕品种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均无显著影响。在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中,KD品种柞蚕卵育出的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最多,显著高于NEE和Q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但与DS, GX和T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柞蚕品种对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子代蜂个体大小均无显著影响。TD品种柞蚕卵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GX品种以外的柞蚕品种。KD品种柞蚕卵的总糖含量和QD品种柞蚕卵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余柞蚕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柞蚕卵蛋白质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与柞蚕卵总糖含量呈负相关;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柞蚕卵总糖含量和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总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适宜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赤眼蜂繁育的柞蚕卵品种,初步明确了卵内主要营养指标与子代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利用柞蚕卵更好地规模化繁育松毛虫赤眼蜂提供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早产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脂联素、载脂蛋白和骨密度水平,分析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受试新生儿的性别、胸围、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指数(BMⅠ)、身长、头围、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A-Ⅰ(Apo A-Ⅰ)及左胫骨中段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播速度(SOS)水平明显下降,而载脂蛋白B(Apo B)和Apo B/Apo A-Ⅰ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胎龄、BMⅠ、头围、TC、TG、Apo A-Ⅰ及SOS呈正相关(P0.05),与Apo B和Apo B/Apo A-Ⅰ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胎龄、BMⅠ、Apo B/Apo A-Ⅰ及SOS是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及骨密度密切相关,可能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芹菜花小、花多及花发育不一致,以及种子小等特点,限制了芹菜杂交育种及制种。为此,创制雄性不育性彻底的不育材料,对于芹菜遗传育种及制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津南实芹为材料,于2017年利用辐射诱变的方法,获得一份芹菜雄性不育材料(命名为:QCBU-001)。通过多年田间研究表明,QCBU-001花药彻底肉质化,无法形成花粉,能够自由接收外来花粉,形成种子。杂交试验表明,QCBU-001杂交种子能够正常发芽生长,杂交优势明显。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表明,QCBU-001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260,872 bp,含有52个mRNA,21个tRNA和7个rRNA。进一步与NCBI上公布的不育芹菜材料W99A和可育材料W99B线粒体基因组比对,以及设计引物对津南实芹线粒体基因克隆均表明了QCBU-001是由Cox 1发生突变导致其不育。为此,QCBU-001为芹菜CMS雄性不育材料,可用于芹菜杂交育种和制种中。  相似文献   
7.
以100只东方蝾螈早期胚胎为材料,用SEM和TEM对瓶状细胞形态结构和除去瓶状细胞的胚胎进行观察,去除瓶状细胞后,胚胎的原肠形成不会中断,外包和内卷仍能正常进行,并可以发育成幼螈,但有部分胚胎原肠前端缺失,长期培养的蝾螈胚对针刺激有反应,幼虫阶段中自由活动,我们的结论是:1)东方蝾螈原肠胚的瓶状细胞除了原肠前端存在外,还有部分瓶状细胞与原肠长轴垂直,从力学角度推断瓶状细胞在原肠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8.
每搏量变异度是动态的容量监测指标.机械通气患者心肺的相互作用是每搏量变异度的产生基础,通过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可以进行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能够准确预测容量治疗反应,与静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对于优化心输出量和组织氧供更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每搏量变异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能用于自主呼吸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结合其他的指标和方法指导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ompP2 基因存在两种结构类型, 但其生物学意义人们还不清楚. 本实验
旨在进一步分析副猪嗜血杆菌ompP2 基因的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与毒力的联系. 测序结果表明,
与参考菌株血清1, 3, 6, 7, 8, 9, 11 型相比, 19 株临床分离株及血清型2, 4, 5, 10, 12, 13, 14, 15 的
参考菌株的ompP2 基因存在两处连续碱基缺失, 分别位于450~524 和770~844 bp 范围内, 共
计100 bp 左右, 对81 株临床分离株的PCR 检测进一步证实此结果. 序列分析发现, 由于碱基
的连续缺失导致ompP2 基因表面暴露环减少一个, 但却使暴露于膜外的抗原决定簇个数增加,
并且临床分离株和所有毒力参考菌株中均有一个相同的、无毒菌株所没有的膜表面抗原决定簇
VTDQ(K)ALGVGL, 提示暴露于膜外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与毒力相关. 构建两种基因结构类型
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 细胞, 结果显示碱基缺失的血清5 型ompP2 基因编码蛋白的细
胞毒性显著强于血清11 型, 首次证明ompP2 基因结构特征与毒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施用有机肥环境下盐胁迫小麦幼苗长势和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底施不同施用量有机肥小麦品种豫麦49-198幼苗的生长变化,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合适的NaCl处理浓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区间,并对此情况下小麦幼苗苗和根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以揭示其耐盐差异机制。结果表明,15000-35000 kg/hm2施用量有机肥处理明显减轻NaCl浓度为150 mmol/L的盐胁迫,其中25000 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明显;45000 kg/hm2以上的有机肥处理对幼苗生长抑制无明显缓解作用;当NaCl浓度为450 mmol/L时,各种施用量的有机肥处理均不能减轻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1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施用量有机肥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肥)、低施用量(15000 kg/hm2)、中施用量(25000 kg/hm2)和高施用量(35000 kg/hm2)的有机肥,土壤盐度的增加量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上升,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缓解,以25000 kg/hm2有机肥处理缓解作用最强。有机肥处理下盐胁迫小麦幼苗苗和根中ABA含量的增加得到显著缓解,IAA和GAs的含量比不施有机肥的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说明盐胁迫下有机肥处理小麦幼苗具有较高IAA和GAs合成量。盐胁迫下有机肥处理使苗中ZR的含量较高而根中则较低,说明抗盐性较强的有机肥处理可迅速将根部合成的ZR向苗中转移,促进苗的生长。盐胁迫下有机肥处理的IAA/ABA、GAs/ABA、ZR/ABA的比值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在盐胁迫下,有机肥处理尤其是在25000 kg/hm2施用量时,小麦幼苗协调自身激素平衡的能力较强可能是其生长受抑制较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