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eparationofMeioticKarytypeofMouseOocyteLiChaojunYanLeipingZhangXiranChenYifeng(BiologyDepartment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两次自发的停滞现象,第一次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这一静止期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到动物性成熟后卵母细胞进入发有周刎,在保住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才重新启动.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又停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在椅子或化学因素刺激的作用下,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4].因此,对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一…  相似文献   
2.
大阪鲫鱼两种卵黄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军  刘荣臻 《动物学报》1994,40(3):324-330
以电泳提纯的卵黄脂磷蛋白和卵黄蛋白L制备兔抗两种蛋白的抗血清,采用PAP法对性腺成熟雌性大阪鲫鱼的肝细胞和卵母细胞进行两种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位研究。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有强烈的卵黄脂磷蛋白的阳性反应,特别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也发现卵黄脂磷蛋白的阳性反应,而另外一种类似于卵黄高磷蛋白的卵黄蛋白-卵黄蛋白L在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呈现阴性反应,提示卵黄脂磷蛋白的前体物质存在于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  相似文献   
3.
毛冠鹿与3种麂属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获得毛冠鹿、小鹿、赤麂和黑麂等4种麂亚科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b核酸序列366bp,麂属动物之间的序列差异为3.5%-4.6%,毛冠鹿属与麂属之间的序列差异为9.29%-10.11%,麂属3种动物分歧时间约为142-184万年,毛冠鹿与麂属动物的分歧时间约为370万年。结合鹿科其余3亚科动物的同源序列,用MEGA软件的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小麂、赤麂与黑麂组成一个单系群,毛冠鹿细胞色素b核苷酸序列与麂属的分化程度似已达到属间水平。  相似文献   
4.
In this study, a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calmodulin (CaM) fusion gene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calmodulin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cell cycle. Fir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aM in living cells changes with the cell cycle. CaM was foun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during G1 phase. It began to move into the nucleus when the cell entered S phase. At G2 phase, CaM becam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nucleus than in cytoplasm. Second, the accumulation of CaM in the nucleus during G2 phase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mitosis, since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CaM at this stage resulted in blocking the nuclear membrane breakdown and chromatin condensation. Finally, after the cell entered mitosi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CaM was found at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mitotic spindle. At this time,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CaM would cause a disruption of the spindle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ge-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CaM and its function in regulat  相似文献   
5.
采用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钙调蛋白 (CaM)的方法来研究钙调蛋白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布 .首先 ,发现CaM在细胞内的分布随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改变 .CaM在G1期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在S期开始向细胞核内转移 ,并于G2期高度集中于细胞核内 .其次 ,G2期细胞核内的CaM似乎与有丝分裂的启动有关 ,因为此时抑制CaM的活性可同时抑制核膜破裂及染色质凝缩 .最后 ,发现在进入有丝分裂后 ,CaM主要集中于纺锤体靠近两极的地方 .此时 ,抑制CaM的活性会引起纺锤体结构的破坏 .同时讨论了CaM的这些特异性分布与细胞周期调控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6.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原产于非洲乍得湖的极大螺旋藻 (Spirulinamaxima)为材料 ,热水提取胞内粗多糖 ,丙酮、乙醚脱水脱色 ,再经改良的Sevag等方法脱蛋白 ,获得胞内多糖半精品 (In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 ,IPSⅠ ) ,经DE 5 2、SephadexG 10 0层析柱纯化 ,得到两种单一组分的多糖精品 :IPSⅡA和IPSⅡB。利用HPLC、IR等方法测定其初步结构。结果显示 :IPSⅡA的平均分子量为 2 38,0 0 0Dt,主要单糖组成为L 岩藻糖、L 鼠李糖、D 木糖、D 半乳糖 (摩尔比为 6 .0 9∶3.38∶0 .6 6∶0 .0 72 ) ,硫酸根含量为 2 6 .3± 3.7μg/mg ,糖醛酸含量约为 13.37± 0 .4 5 μg/mg ;IPSⅡB的平均分子量为 34,90 0Dt ,主要单糖组成包括D 木糖、L 鼠李糖、D 果糖、D 葡萄糖、L 岩藻糖、D 甘露糖 (摩尔比为 6 .6 6∶4 .6 3∶0 .2 8∶0 .12∶0 .0 87∶0 .0 2 2 ) ,糖苷键构型以α型为主 ,硫酸根含量为2 1.5± 1.2 μg/mg。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利用雨生血球藻生产天然虾菁素的优化条件、雨生血球藻的大规模培养方法以及虾菁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Ca^2+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分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初级卵母细胞进入并停滞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直到排卵。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第一次成熟分裂重新启动,但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后又停滞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必须在精子或化学信号的作用下,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当第一次成熟分裂重新启动后,卵母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生发泡破裂(GVBD),核仁消失,排出第一极体等。  相似文献   
9.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细胞内Ca^2+信号的主要受体,能够与靶蛋白相互结合调节靶蛋白的活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是目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作者通过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构建了带有CFP荧光蛋白标记的文库,与YFP—CaM共同转染HEK293细胞,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进行检测,挑取发生FRET作用的单个细胞,并进行单细胞PcR检测。由此扩增出的片段通过测序和蛋白序列数据库NCBI进行序列比对后,筛选出与CaM产生相互作用的蛋白。目前,已经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筛选到了一些与CaM相结合的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aM蛋白在生理环境下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香水百合子房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