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镰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在贵州省内时有发生,由于该地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并不适宜镰刀菌生长,之前未系统开展镰刀菌侵染和分布情况调查。【目的】调查贵州省玉米籽粒中镰刀菌病害的污染情况。【方法】收集贵州省58个县/县级市的玉米籽粒样品78份,利用原核表达的可用于检测镰刀菌的Fv SG7-AP融合蛋白对样品进行快速免疫学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生物学培养鉴定。【结果】共有67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污染率高达85.90%,生物学培养后显微镜观察到镰刀菌菌丝和孢子。检测出镰刀菌污染的玉米样品分布在贵州省51个县/县级市,其中19个地区检测到轻度污染样品,20个地区检测到中度污染样品,12个地区检测到重度污染样品。【结论】贵州省绝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镰刀菌污染,有必要在作物耕种、收获及贮藏期间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3.
Using the method of gene transfection with liposome, we obtained the mouse erythroleukemia cell line MEL-TF19, which stably carries TFAR19, a novel apoptosis-related gene. The expression of TFAR19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Growth curve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being transfected with TFAR19 gene, the growth of MEL-TF19 is suppressed and its apoptosis is accelerated because of the serum deprivation. Our biorheological study indicated that in the apoptotic process, compared with MEL cells, MEL-TF19 cells exhibit larger osmotic fragility, lower cell surface charge density, increased elastic modulus K1 which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cells' maximal deformation ability, obviouslydiminished surface viscosity μ, with elastic modulus K2 having no distinct changes. 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d some bases for recognizing the function of TFAR19 complete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biorheology.  相似文献   
4.
通过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方法, 获得了稳定携带TFAR19基因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TF19. 经Western blot证实该细胞系有TFAR19蛋白表达. 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转染TFAR19基因后MEL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并且在凋亡诱因的存在下使细胞凋亡率增高. 流变学研究结果显示, 转染TFAR19基因在加速MEL细胞凋亡的同时, 使细胞对低渗的抵抗力降低, 渗透脆性加大, 细胞表面电荷减少, 电泳率降低; 与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呈负相关的弹性模量K1增加, K2无明显变化, μ 明显减小. 以上结论从生物流变学角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凋亡新相关基因TFAR19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Splenic erythroblasts were obtained from mice during the acute disease caused by anemia-inducing virus (FVA). They were cultured in a medium containing EPO, BSA and so on. We studied their biomechanical and hemorheological behavior after 12 h, 24 h and 48 h. The results showed obvious changes in their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smotic fragility, membrane fluidity and membran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rythroblast. Th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protein and lipid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membrane.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CD14~+的单核细胞,并通过IL-4、GM-CSF、LPS、IFN-γ等重组细胞因子在体外将其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利用10 ng/mL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处理mDCs 4 h,双向电泳联合MALDI-TOF/TOF MS技术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共筛选出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1个上调,14个下调,它们的功能主要涉及糖代谢、HIF信号转导通路、细胞骨架和免疫功能等。因此,IL-10可能通过调控mDCs的代谢过程以及细胞骨架或运动能力等相关蛋白来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L-10对mDCs的影响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原核表达抗伏马菌素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并分析其活性,本研究根据抗伏马菌素单链抗体H2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fiⅠ和Not Ⅰ的酶切位点克隆到pDAP2/S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richia coli)菌株XL1-Blue并鉴定阳性转化子.IPTG诱导H2-A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情况,AP显色反应和ELISA鉴定其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pDAP2/S-H2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并保留单链抗体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因此,H2-AP融合蛋白通过原核表达后可用于发展伏马菌素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治疗的效率.细胞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是一种衔接蛋白,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ASC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ASC蛋白的编码基因PYCARD在Oncomine数据库mRNA表达情况,MethHC数据库分析甲基化水平,bc-GenExMiner v4.3分析PYCARD在不同乳腺癌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再利用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PYCARD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发现PYCARD基因在乳腺癌中8例高表达,癌症组织中PYCARD的甲基化水平比正常组织显著升高,乳腺癌患者PYCRAD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系.预后结果分析发现PYCARD mRNA高表达患者在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和无复发生存期存活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上高于低表达患者.PYCARD基因在乳腺癌高表达,而预后结果又显示高表达患者的存活率高于低表达,这很有可能与PYCARD基因甲基化水平有关.本研究在指导乳腺癌治疗和评估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DCs是迄今所知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体外可以用CD14 的单核细胞诱导分化而得到.imDCs能够主动地摄取抗原和病原体,产生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且从抗原获取位点向二级淋巴组织迁移,逐渐分化成mDCs,mDCs与幼稚的T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免疫应答或耐受.在这些过程中,DCs必须经历数次变形和转位以通过基底膜和血管壁等屏障,并且在二级淋巴组织内与幼稚的T细胞发生直接的物理性接触.为了更好地理解DCs从外周组织向二级淋巴组织迁移的过程和启动免疫应答的机制,通过研究体外DCs分化过程中细胞膜的生物物理特性,包括细胞膜的粘弹性、表面电荷及其分布和流动性,结果发现DCs细胞膜粘弹性逐渐增加,mDCs的电泳率最大,表面电荷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且膜流动性也逐渐增加,说明DCs的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在其行使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更深入地理解DCs的迁移和与幼稚T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启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单核细胞(monocytes,mon)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 DCs)两个不同发育阶段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筛选出粘附相关的关键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从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15076,使用perl语言将探针id转换成gene symbol。利用R Bioconducto软件(RGui 3.3.1)解析原始数据并筛选差异基因。进一步利用STRING online工具筛选核心差异基因(可信度≥0.4),Cytoscape软件构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对STRING online工具筛选核心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im DCs相对于mon表达的差异基因,过滤条件为Log FC2和adj.p.val0.01。通过分析,我们共找到1 223个差异基因,其中567个上调基因,656个下调基因,通过进一步筛选,在网络中的上调基因有399个,下调基因458个,主要涉及m TOR信号通路、细胞代谢、细胞粘附等功能。其中上调基因中CDH1,CD274等差异基因与细胞粘附密切相关,而下调基因中SELL、IL-6、TNF等差异基因与细胞粘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在单核细胞发育分化到未成熟树突细胞阶段,粘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对进一步深入理解im DCs独特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免疫学功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DCs细胞粘附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