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微循环产孢过程中的分子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循环产孢前后冬虫夏草菌的转录组进行研究。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6 902个。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胞内运输、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等生物学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核糖体、嘧啶代谢、蛋白酶体、嘌呤代谢、甘氨酸代谢等过程。Mmc、Mcb、MaH1、MaPP5、MaAGA、Pyk等候选基因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过程,其中Mcb家族基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qRT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分子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菌是珍稀濒危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种,是侵染蝠蛾幼虫的唯一菌种,其侵染后形成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在不同营养及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主要有丝状体和菌球体两种生长形态。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能够侵染蝠蛾幼虫,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接种体被广泛应用;但丝状菌体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缓慢、菌丝体得率低的特点,阻碍了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作为侵染蝠蛾幼虫的接种体的开发及应用,从而阻碍了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化的进程。为了提高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的生物表达量,本文对营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0 g/L、酵母粉质量浓度65 g/L、培养温度17℃、MgSO_4质量浓度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5 g/L、培养时间12 d,按最优培养条件,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干重得率15.67 g/L,为下一步新的接种体的制备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3.
自然干燥对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放置的时间长短对冬虫夏草(Cordyceps)寄主昆虫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Fu et Huang卵孵化率的影响。卵早期的研究结果为:第1批、第2批和第3批卵于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保存的时间达26,11和16h后再保湿都可以正常孵化并且孵化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分别达62.0%,41.4%和43.4%,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中期干燥放置36h的孵化率为66.7%,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50.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晚期干燥放置24h的孵化率为70.0%,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49.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经历一定时间的干燥不会对卵的正常孵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康定基地的实验室(海拔高度3800 m)内研究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一种眼蕈蚊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方法。该虫在10℃-13℃,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为85-95 d,幼虫期为28-30 d,蛹期为16-20 d,成虫期为15-20 d,卵期为27-30 d。基质和饲料都同时存在是该虫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无土条件下裸露饲养可以有效避免该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饥饿及恢复喂食对日本医蛭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正常组、饥饿30d、恢复喂食7d以及恢复喂食14d的日本医蛭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日本医蛭核心菌群门水平上, 主要集中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 属水平核心菌群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Mucinivorans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等。饥饿及恢复摄食, 对气单胞菌属、Mucinivorans属在内的核心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揭示日本医蛭肠道菌群组成以及研究日本医蛭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蝠蛾属Hepialus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蝙蝠蛾科Hepialidae蝠蛾属Hepialus 1新种:小金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南大学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相似文献   
7.
小金蝠蛾是小金县冬虫夏草产区主要的寄主昆虫之一。为了验证在小金县分布的小金蝠蛾不同类型是否为同一物种,本研究从外部形态、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和分子生物学特性3个方面比较两类小金蝠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金县冬虫夏草产区分布的小金蝠蛾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体表有褐色绒毛,翅脉上斑纹被褐色绒毛覆盖,另一类为黑白斑纹。前者去除褐色绒毛后,两者斑纹相似。两类蝠蛾在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基本一致。线粒体DNA序列(COⅠ)分析表明两者相似度为99.2%以上。因此,在小金县冬虫夏草产区分布的外形不同的小金蝠蛾,实为同一物种-小金蝠蛾的不同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交配时长、性比、密度及温度对贡嘎钩蝠蛾Thitarodes gonggaensis交配、产卵、孵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交配时长、不同性比、不同成虫密度、不同交配温度对成虫交配、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正常交配时长差异较大,交配时长为22~270 min,平均交配时长为90.85 min,均能够完成正常的产卵,平均孵化率达90.83%以上,人为干预交配时长对成虫产卵量没有影响,但对交配40 min以内处理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正常交配处理,因此,在繁殖虫种过程中,交配时长不足40 min以内的成虫避免人为干扰交配,导致成虫分开,以保证交配顺利完成;通过控制性比发现,雌雄蛾性比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但偏雄性组的交配率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性比大于1.25:1的偏雌性组,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如果雄虫多余雌虫的情况下,交配性比建议维持在1:1至1:1.5之间,如果雄虫不足,则可以将已交过的雄虫放回交配箱与未交的雌虫继续交配;成虫密度对产卵量、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交配率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过高会导致交配率下降;交配温度对成虫的交配时长、产卵量、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15℃处理交配成虫后其交配时长、产卵量、孵化率均显著高于温度20℃以上处理,最佳的交配温度维持在10℃条件下,交配时长最长,产卵量、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方法,实现两种大肠埃希菌和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间的高效检测与鉴别。最终为临床上细菌的鉴别与分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利用微波法制备了适合细菌SERS检测的纳米银溶胶,并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ns,MRSA)为检测样本,优化了银溶胶与菌液的体积比、作用时间,得到最佳测试条件为银溶胶与菌液(麦氏浊度为0.5)体积比为1?2,作用时间为1 h,将其用于两种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MRSA的SERS检测,并对相应特征峰进行归属。分别选择了30例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3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MRSA作为样本训练集,6例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6例ATCC25923、MRSA为测试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联合线性判别法(LDA)模型,JM109、DH5α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93.33%,ATCC25923、MRSA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76.67%,盲测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1.67%、75%。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溶胶作为增强介质测得的不同细菌的SERS图谱使用该判别模型时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而对于同种细菌的普通菌和耐药菌的鉴别效果相对较差。本研究为临床上细菌的快速准确鉴别与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银耳栽培生产中存在菌株优良性状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银科1#和Tr21两个不同品种菌株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分离选取50个有性孢子单核体、两两配对有性杂交试验,显微观察镜检鉴定,统计杂交成功率为36%、杂交菌株与亲本的拮抗试验选育出7株杂交株,栽培对比农艺性状评价选育出1株(GT3)比亲本菌株生长快,生物转化率较高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有性杂交育种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筛选银耳优良菌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