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6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盐盆地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与盆地内沉积的盐岩密切相关。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其地层层序特征及盐岩纵横向分布特点,进一步剖析了盐岩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搞清了含盐盆地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与盐岩的关系,指出无论在垂向上还是横向上,东濮凹陷盐岩一般都与暗色烃源岩共生,而且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研究认为盐岩可作为油气上盖或侧向遮挡,与源岩、储集层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油气富集区带的形成,对构造和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出与盐岩有关的文东北部和胡状集地区是下一步挖潜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同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构造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被古生代缝合线构造包围,周缘山系向盆地方向逆冲推覆,显示了盆地处于长期受压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由海相转变为大陆相,火山活动由强到弱,表明二叠纪以后,上地幔物质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盆地整体持续下沉接受沉积,地壳增厚。二叠纪进入盆地演化阶段之后,经历了晚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四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发生了南北向拉张变形、南北向和北西向碰撞挤压变形、南北向和北西向张压交替变形以及南北向压扭冲断、走滑和重力滑覆变形,形成复杂多样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3.
层序地层学理论是在研究海相地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注重的是地层的沉积成因和周期性的旋回变化。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代表一个水体向上变浅的沉积过程,在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时加强对准层序的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陆相地层中准层序的发育特征与海相明显不同,表现为以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主。通过深入分析影响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构造是决定湖盆有无的先决条件,气候和沉积物供给是层序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使得层序边界的划分和识别更趋合理和可操作性,使等时性地层对比和岩性对比趋于统一,从而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沉积相和沉积微相描述。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明确了东濮凹陷深水成盐观点,指出砂岩与盐岩属于夹在稳定泥页岩中的同时异相的沉积体,这种认识为东濮凹陷深层低渗透储层地震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东濮断陷湖盆兰聊陡坡带扇体形成机制及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由于具有特殊的构造背景,在下降盘易发育各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且具有很好的含油气前景,近几年各大油田也都将其作为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领域.但由于这些扇体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而且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尤其是对于为数较多的受高角度大断层控制的断陷湖盆,在陡坡带进行砂砾岩扇体的勘探具有更大的风险性.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地震精细描述等勘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对东濮凹陷高角度兰聊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形成机制及成藏规律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查明了扇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扇体成藏机理和成藏规律,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和钻探目标,期望为国内外同类盆地陡坡带油气资源的勘探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中原探区速度场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自行编程设计的速度场算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原探区的速度场模型,并应用于油气勘探生产之中.在塔中地区,影响平均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埋深和火成岩的岩性.在巴楚地区,影响平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的构造运动形成的多角度不整合界面和断距较大的断层.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地质复杂地区速度场建立的方法;利用该速度场进行变速成图,能够提高成图精度、排除假构造、发现新的圈闭、减小勘探风险,落实发现了一批圈闭,提供探井多口,实现了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宽方位地震数据是叠前地震各向异性预测的基础数据之一,如何处理和分析宽方位地震数据是预测的关键.传统分扇区处理无法获得地下真正角度域信息,存在信息丢失问题.为保证地下方向、分辨率以及成像的正确性,使用全方位地下局部角度域分解与成像技术,直接在地下局部角度域中以连续的方式进行地震数据成像分解,得到两个互补的全方位角度道集:倾角道集和反射角道集,成像精度提高,各向异性发育方向和强度预测更可靠.全方位成像与反演一体化技术流程在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储层表征中初步应用,为提高非均匀储层成像质量和裂缝预测精度提供有效手段,对于页岩气储层甜点预测、水平井钻井轨迹和压裂方案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