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7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医药卫生   45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上沟癌的临床特点及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肺上沟癌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常规放疗的疗效。结果 肺上沟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 2 9% ,常见症状为 :患侧肩、背和上肢疼痛 ( 78 8% ) ,后 1,2 ,3肋骨或椎骨破坏( 5 7 6% ) ,Horner’s综合征 ( 3 6 7% ) ;少见的症状为 :咳嗽 ( 2 7% ) ,咯血 ( 9% ) ;中位生存期为 8 4月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5 6% ,12 3 % ,4 6% ;放疗反应可耐受。结论 肺上沟癌相当少见 ,其临床特征基本符合pancoast综合症 ,本病预后差 ,但放疗可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恶性淋巴瘤 (B NHL)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PCR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病例组为B NHL ,包括 6 9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治疗前 16例骨髓和 2 9例外周血、阳性者治疗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 ;对照组为 10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T NHL和 2例HD。结果 对照组均阴性。病例组 :切片中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 6 3.8% (44 / 6 9) ;骨髓和外周血阳性率分别为 43 .8%(7/ 16 )和 41.4% (12 / 2 9) ,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者阳性率分别为 33 .3% (3/ 9)和 31.3% (5 / 16 )。 16例同时采集骨髓和外周血者 ,阳性率分别为 43 .8% (7/ 16 )和 37.5 % (6 / 16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单克隆IgH重排阳性者 ,6例完全缓解 (CR)后转阴 ,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1例临床缓解后 13个月仍阳性 ,现在继续随访中 ,另 1例CR后持续阳性者 ,6个月后复发。结论 切片、骨髓和外周血中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可以作为B NHL诊断和随访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有效易行的高频电刀波峰因子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接收电刀输出波形,由普通的数字示波器完成数据采集与数字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PC端软件根据数据计算波峰因子。通过对高频电刀波峰因子的检测,最终验证波峰因子对电刀性能以及临床使用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原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利用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各期脑电活动的影响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表明:缺血10mln,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甚至变平坦,总功率大大下降,再灌注后总功率难以恢复,在120min时仅恢复到缺血前的27.39±11.31%,以后即不再进一步恢复,电针组动物缺血10min再灌注后,脑电的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12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的71.45±16.46%(P<0.01),240min时继续恢复至缺血前的75.27±18.43%。同时电针能明显减轻缺血10min后再灌注24小时的神经原缺血性损伤。结果提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肌瘤核组织(实验组)及其周围的正常肌组织(对照组)进行DNA片段分析;采用碘化丙啶(PI)对DN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的凋亡率,进行细胞凋亡的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有9例出现DNA断裂的梯形条带(9/30,30.0%),对照组有20例出现DNA梯形条带(20/30,66.7%),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体外冲击波对兔输尿管形态及组织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冲击波 (SW )对输尿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只成年兔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6只。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2~ 6组为液电式SW组 ;第 7组为电磁式SW组。各组接受冲击并在冲击后不同时间取材。全部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并予评分。结果 :第 2~ 5组和第 7组 ,肉眼可见焦点周围组织有出血、水肿等改变 ,输尿管直径较冲击前显著增加 (P <0 .0 1 )。光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变性及管腔狭窄 ,病理量化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电镜下则有肌细胞线粒体破坏等改变。第 6组形态改变不明显 ,病理评分和正常组的区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临床剂量的冲击波能导致输尿管多种病理变化。冲击后第 5天 ,输尿管形态已基本恢复正常。由液电式和电磁式冲击波所致的输尿管急性损伤程度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测定退变颈椎间盘压缩性能的改变,同时观测软骨终板基质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PG)的变化,为退变的椎间盘显现异常力学特性作一分子机制上的探讨。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保持45°低屈曲住5小时/次·天,取C5-6椎间盘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生化测定椎间盘终板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总量、硫酸软骨素(chongdroitin sulphate,CS)和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phate,KS)比值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总结分析颈椎间盘退变时基质各成分的系统变化及其对椎间盘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终板抗压强度、断裂时的最大形变、终板基质蛋白多糖总含量、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比值、透明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造模进程的深入而减小。结论:长时间的应力不均状态,造成椎间盘终板材料力学特性改变;颈椎间盘基质蛋白多糖含量和成分改变是颈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