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手术治疗后颅内压(ICP)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 2016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收治的 40 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 例)与观察组(20 例),两组 均接受单纯性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另结合 ICP 监测,对两组术后甘露醇使用量、相关生理恢复指标、预后安全性进行 评估与比较。结果:与术后 1 d 相比,两组患者术后 3、7、10 d 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甘露醇 使用量与总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30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结合 ICP 监测更有利于控制甘露醇的使用量,保证临床上脱水剂 类药物的应用合理性,同时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进程,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改善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我院神经外科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组,所有入组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均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记录颅内压数值并指导治疗方案,记录甘露醇用药剂量和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临床预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患者的GCS评分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甘露醇用药剂量为(702.55±83.62)g,应用时间为(6.36±4.37)d,住院时间为(15.25±2.75)d。本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6.67%。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该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水肿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敏东  杨应明 《广东医学》2007,28(1):161-162
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变化特点是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脑细胞内外间隙,脑体积增大,导致和加重颅内压增高,甚至引起脑移位和脑疝,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其防治尚没有统一的规范.近年来对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创伤性脑水肿的防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分子机制有:①钙超载是脑神经元水肿死亡的最后共同途径;②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减退;③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④活性氧或氧自由基损害;⑤细胞内乳酸酸中毒致细胞内水肿.以下对近年来有关脑水肿分子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 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结论 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单纯弥散性脑肿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单纯弥散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比较2组的血糖、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血糖较常规治疗组降低,GOS评分预后较好。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在单纯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较常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镜下导航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ryker 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16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19例相似部位行显微手术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作为对照组,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例镜下导航患者均顺利实施肿瘤全部切除,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312.78 ml与1236.8 ml)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术时缩短(4.06 h与8.28 h),手术视野清晰,肿瘤界限清楚,容易切除,且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结论 镜下导航技术的应用对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瘤切除更为容易,邻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