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患者因素、肿瘤本身因素、治疗相关因素3大类。笔者就以上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切除的5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23例,传统肝切除术29例。 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发生。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延长[(128.0±25.7)min vs.(100.9±20.4)min](P<0.05),术中出血、输血例数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0±1.5)d vs.(8.6±1.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277.5± 189.3)U/L vs.(960.0 ±63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254.2 ±191.4)U/L vs. (838.5±677.1)U/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8.7% vs. 31.0%)(均P<0.05)。 结论: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较传统肝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存在争议,特别是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指征的把握,不同学者之间意见未能统一,本文对其手术指征作一综述,提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作为肝血管瘤手术指征,探讨其在肝血管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行联合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行三维规划(观察组),19例未行三维规划(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分析观察组依据三维重建确定的肿瘤分型与实际手术结果的相符度,以及二维及三维图像对肝体积评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525.4 m L vs.676.3 m L)、手术时间(5.0 h vs.5.8 h)、拔管时间(8.9 d vs.11.4 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4、P=0.020、P=0.037),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根据重建结果对肿瘤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与实际结果比较符合度为86.7%(13/15);术前二维与三维计算出的平均肝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9 m L vs.411.2 m L,P0.05)。结论:三维重建可以完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精确评估,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应用非接触分离技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70例应用非接触分离技术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70例行传统手术方式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发率、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238.9±44.8)min vs.(132.8±25.4)min,P0.05]、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0±112.6)m L vs.(464.6+109.0)m L;31.4%vs.28.5%,均P0.05]、肝门阻断率降低(7.14%vs.32.9%,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vs.22.9%,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vs.44.3%,P0.05),但1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8.6%vs.81.2%,P0.05)。结论:非接触分离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对于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有着积极的作用,较传统手术方式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近3年诊断为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断流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PVT形成情况,并对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后PVT发生率为32.6%;PVT形成与患者年龄、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术后血小板值等因素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术后PT值无关(均P0.05)。结论年龄、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术后血小板值是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50例,手术过程中采取粉碎冲洗,术后进行负压吸引以及尿激酶血肿腔灌注等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50例患者中46例一次性治愈,4例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疾病情况有明显改善。采取微创粉碎冲洗治疗治疗老年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Ⅳ-亚硝基吗啉(N-nitrosomorpholine,NMOR)诱导SD大鼠的肝癌模型并初步动态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及肝癌肺转移。方法按100mS/kg体重腹腔注射一次DEN,第二天开始给予含100ppmNMOR饮水供鼠自由饮用的方法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病理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NMOR成功诱导出具有转移能力的肝癌模型,20周时肝癌发生率为87.5%(21/24),肺转移发生率为47.6%(10/21)。病理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肝细胞癌变和肺转移发生等时期。结论该肝癌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