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30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射于9只猫的大中缝核及其一侧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或尾侧脑桥网状核)。各例均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上丘的中、深灰层内出现标记细胞,其中以中灰层为主,特别是上丘中部中灰层的外侧部较密集。9例中有5例在注射部位的同侧上丘内也出现极少量标记细胞,它们主要位于上丘外侧部的中、深灰层。标记细胞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大细胞(直径为40微米以上)约占15%左右,其余为中、小细胞。本文还对顶盖网状投射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髓内脏带(MVZ)与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之间是否存在往返渗透压投射通路。方法通过给予大鼠饮用3%氯化钠的方法制作高渗刺激模型,并用WGA-HRP逆行追踪、抗Fos、抗酪氨酸羟化酶(TH)或加压素(V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四重标记方法,观察MVZ、PVN和SON中WGA-HRP、Fos、TH、VP和GFAP阳性分布及表达状况。结果高渗刺激后MVZ、PVN和SON内Fos阳性细胞明显增多;GFAP阳性结构也明显增多,其分布与Fos阳性细胞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粗长。星形胶质细胞(AST)紧密包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神经元-AST复合体(N-ASC)。结论神经元和AST以N-ASC的形式共同参与渗透压调节反应,体内存在MVZ和SON或PVN之间往返的渗透压调节通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HRP顺、逆行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对大鼠孤束核向伏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WGA-HRP注入孤束核尾侧段,在伏核后部的腹、内侧区,出现较密集的标记纤维、终末和标记细胞;将HRP注入伏核后部的腹、内侧区,在孤束核尾侧段(主要在连合核和内侧亚核)出现大量的顺、逆行标记,以同侧为主。2.HRP注射到伏核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在孤束核尾侧段发现HRP-TH,HRP-NT、HRP-CCK双重标记细胞。HRP-TH的数目最多,其次是HRP-NT双标细胞,HRP-CCK双标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视觉中枢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压对照组(NP组),高压空气对照组(HBA组),和HBO实验组(HBO组)。HBA组和HBO组动物分别给予0.25MPa高压空气和纯氧,升压20分钟,在0.25MPa下稳压4小时,然后经20分钟减至常压。动物出舱后立即灌注取脑,利用NADPH-黄递酶(NADPH-diaphoras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见脑组织外侧膝状体(LGN)、视皮层及大脑顶叶皮层的表达。结果:NOS阳性细胞存在于大鼠LGN、视皮层及大脑项叶皮层中。在0.25MPaHBO作用下,视皮层、大脑顶叶皮层中NOS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LGN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O对视觉中枢的毒性作用与视皮层NOS阳性细胞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饶志仁  邱建勇 《解剖学报》1997,28(4):350-354,I003
为观察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在猴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只恒河猴的延髓中尾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延髓中尾段的TH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人脏带内(MVZ)。该区可分为背内侧部、腹外侧部和中间部。在背内侧部,TH阳性结构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前运动核、最后区、孤束核的连合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内侧亚核。在腹外侧部,由发愤侧向吻侧范围逐渐扩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鼠在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早期前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前脑内OX-42和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并用双重标记显示OX-42和Fos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戊四氮导致大鼠癫痫发作早期(从15min到360min),前脑的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阳性,随着存活时间的变化,OX-42的阳性反应经历逐渐升高又降低的过程;Fos蛋白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有表达,也呈现逐渐升高又降低的变化;Fos在小胶质细胞表达高峰的时间早于在神经元的表达;另外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在前脑分布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以上结果表明,前脑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一样在戊四氮所致癫痫发作的早期表现明显的反应,但小胶质细胞反应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HRP注入大鼠杏仁中央核(Ce)和基底外侧核(BL),发现在孤束迷走复合体(Sol/dmnx)尾段出现较多的逆行标记细胞。将WGA-HRP注入Sol/dmnx,在Ce和BL见到标记终末。用HRP逆行追踪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进行的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发现从锥体交叉平面到最后区(AP)吻端平面,Sol/dmnx内有恒定的HRP逆行标记、TH样阳性和HRP/TH样双重标记的三种阳性神经元。双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连合核(solC)、内侧亚核(solM),少量的位于间位核(solI)、背侧亚核(solD)及dmnx的背侧缘等。闩至最后区平面较多。阳性细胞皆以小型为主,多为圆形、三角形,soll中的则为长梭形。双重标记细胞占TH样免疫阳性细胞总数的18.8%,占HRP逆标细胞总数的90%,同侧为主,对侧偶见。本文对其功能意义作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牛碘酸转运体的cDNA在大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牛磺酸转运体的cDNA的大鼠脑内的分布,用^35S标记的TAUTDNA探针,对大鼠全脑连续切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阳性反应广泛分布于脑灰质的不同区域,例如嗅球、梨状皮质,大脑皮质 、齿状回、海马和颗粒层细胞为阴性,而周围的胶质细胞为阳性,脑干的某些核,在灰质的神经元和社会胶质细胞观察到反应颗粒。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张光运  段丽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3,34(6):583-588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Fos蛋白双标记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结果 1.左侧胫、腓骨骨折后,GFAP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同侧腰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胞浆,Fos阳性产物在其胞核也有表达,且以浅层为主,神经元的胞核也有Fos阳性产物;2.Fos—LI神经元与GFAP/Fos-LI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两者关系密切;3.GFAP/Fos—LI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高峰期在骨折后45min,而Fos—LI神经元的表达高峰期在骨折后90min;PKC—LI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及达到高峰的时间比PKC—LI神经元要早。结论 腰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调节过程,而且Fos—LI、PKC-LI的表达早于神经元,可能主动地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