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发展至后期导致周围神经损伤的慢性并发症,存在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神经炎症、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等多种病理变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残疾或截肢的主要因素,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且预后差。目前,现代医学对DPN的治疗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为主,但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自噬是一种自我清除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结合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具有多靶点、多通路、范围广的特点,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DPN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病理改变相关,而自噬是近几年发现的与DPN密切相关的机制之一,持续的高糖环境使得周围神经细胞自噬被抑制或过度激活,造成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损伤,从而参与DPN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恢复自噬平衡,减轻神经损伤是治疗DPN的关键途径之一。近几年,部分研究已经证实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以通过调控自噬通路,抑制DPN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内质网应激的激活、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的发生及SCs的凋亡,从而发挥防治DPN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对该领域的系统性整理和归纳。基于此,该文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分析阐释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防治DPN的作用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DPN的潜在靶点,以期为临床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起病隐匿,极易漏诊误诊,病变后期可演变成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DPN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一条沟通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经典通路,能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自噬、迁移等生物学活动,广泛影响着与DPN相关的多种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持续的高糖环境下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通过参与DPN的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凋亡、血管生成等发病机制,从而加速DPN发生发展。因此,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来延缓或逆转DPN的措施。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髓鞘修复再生、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该领域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基于此,该文对PI3K/Akt信...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轴突变性坏死、雪旺细胞凋亡、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率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P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等相关。现代医学对DPN的治疗主要从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入手,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根本上改善周围神经的病理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是指能够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稳态的生理机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其异常变化均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经查阅文献后发现,中医药可改善DPN线粒体生物发生水平低下、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延缓雪旺细胞凋亡及神经轴突损伤,对DPN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质量控制可能成为抗DPN新药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故该文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的4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PN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发掘新药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以肢体远端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控制和对症治疗是DPN治疗的主要方面,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会继发神经病变,其神经病变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本文综述肠道菌群和DPN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糖尿病和神经病变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防治DPN的研究潜力,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