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农村,有机磷农药中毒居各种中毒之首,尤其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此,及时抢救和良好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我院自1991~2001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48例,现将抢救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对125例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数据分析,评价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有效随访的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125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MRI、残余尿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术中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评估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近期疗效根据Hoffman功能性分级、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和并发症评估,远期疗效根据临床表现、MRI、膀胱残余尿和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评估.统计学通过SPSS16.0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近期随访: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方法:108例(86.4%)达到Ⅰ级,13例(10.4%)达到Ⅱ级,4例(3.2%)为Ⅲ级;发生并发症14例,占11.2%.远期随访:根据Hoffman功能性分级:术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症状组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未发现脂肪瘤复发病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纳米金测定血样中人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方法 利用纳米金瑞利共振散射法测定人免疫球蛋白和卵清蛋白,总结纳米金与两者的作用规律.结果 与两种蛋白质结合后,纳米金的散射强度明显增大,且散射强度的增强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结论 纳米金瑞利共振散射法可以用于人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们既要面对患儿,又要面对心情焦虑不安,求治心切,并要一针见血的家长们越来越高的要求,还要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所以儿科工作的护士们常常感到没有过硬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在儿科工作是颇有压力的,从而深深体会到小儿静脉穿刺的重要性。现将我院小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后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以来将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的患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 方法: 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金银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8个酚酸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3个黄酮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 (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裂环马钱苷(9)、獐芽菜苷(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山柰酚(14).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 1~9, 11~14 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 结论:化合物 14 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于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痴呆合并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妄想、幻觉、攻击,激越、抑郁、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食欲改变等方面的NPI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NPI评分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86%(18/42);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9/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P〈0.05)。结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但是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行脊膜膨出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护理,未出现不可逆性后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包括急性颅内压增高18例,脑脊液漏4例,经后续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21例,失明1例,死亡1例。结论结论儿童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护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术后制定合理、周密的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女性职工相继加入了生产性待工或富余人员的行列。据统计,在上海数万人的下岗职工队伍中,其女性约占六成。注重加强她们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举。 职业女性的下岗,给她们自身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