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行二期翻修的27例PJI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15例。年龄25~81岁,平均62.7岁。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髋关节19例,膝关节8例。初次置换至确诊感染时间为3~252个月,平均25个月。使用间隔器联合全身抗生素治疗,至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手术,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间隔器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1例患者一期术后2 d因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19例患者一期术后感染控制,顺利行二期翻修手术;其中3例发生髋关节间隔器断裂后卧床,卧床期间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保守治愈。7例患者一期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手术取出间隔器后旷置并更换敏感抗生素,其中3例感染未能控制,放弃治疗,余4例感染控制后行翻修手术。23例行二期翻修手术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3年。翻修术后1年髋关节患者Harris评分及膝关节患者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均显著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致病菌含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患者,7例一期术后感染复发;12例致病菌仅为革兰阳性菌患者均无感染复发。3例最终治疗失败放弃治疗者,1例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2例为真菌感染。结论在PJI二期翻修术中使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可获良好临床疗效。但需注意髋关节间隔器可能发生断裂并增加翻修手术风险;若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或真菌,间隔器可能增加感染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治疗儿童 Judet Ⅲ / 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厦门市儿童医院 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根据术式分为切开组与闭合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情况、 复位优良率以及术后 1 年疗效判定。 结果: 闭合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患儿的复位优良率为 95.00 % 与切开组的 86.67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的术后 1 年疗效优良率为 85.00 % 与切开组的 73.33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治疗儿童 Judet Ⅲ / Ⅳ型桡骨颈骨折微创安全、 疗效可靠,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的菌谱分布在不同 ICU 类型、不同标本类型间的差异,为临床 ICU 感染的控 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危急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的数据,提取 2001–2012 年所有入住 ICU 患 者的微生物信息,比较不同标本类型、不同 ICU 类型的菌谱分布情况。 结果:共 54119 例微生物培养阳性纳入研究,感染 率为 51.91 %。标本来源分别为痰、尿液、血液、拭子、肺泡灌洗液、组织、导管相关、粪便等,其中呼吸系统来源的标本 多于其他系统;整体菌谱分布多见于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不同标本 来源的菌谱,微生物结果呈现差异性,血培养以葡萄球菌感染居多,尿液、痰或肺泡灌洗以酵母菌感染居多。不同监护室 类型的菌群分布类似,以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多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菌群需注意白色念珠菌。 结论:不同 ICU 类型、不同标本类型间的感染菌谱分布存在差异,合理利用 ICU 菌谱分布规律, 了解标本来源及 ICU 类型的菌谱差异,及时使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及 ICU 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