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文东地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认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合原油构造演化资料,对沙二和沙三段油藏的成藏时期进行了分析.沙二段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后期及抬升剥蚀期,主成藏期为30~17 Ma;沙三段为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在东营初期(距今33~23 Ma),为主成藏期;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期(距今10~0 Ma)之后.对文东地区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把文东地区油藏分为近洼原生型、油源断层控制的调整型和浅层次生型3类.  相似文献   
2.
肖菁  潘中亮 《计算机应用》2012,32(Z1):144-146,150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股票价格预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和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求解.改进的算法基于LM算法建立了改进的三层BP神经网络对股票价格建立预测模型,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提高神经网络对股票价格的预测精度.采用Matlab对上述算法模型进行仿真测试,通过预测4支股票价格的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股票价格的短期预测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低孔-低渗性油层是海拉尔油田主要的油藏储层类型。对低孔低渗储层进行油水层识别是制约海拉尔油田开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乌尔逊油田乌134-85区块为例,在详细了解基本地质情况的基础上,以测井资料为主导,结合试油、录井及开发现状,对乌134-85区块进行油水层综合识别,探索识别适合乌134-85区块的油水层方法。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海拉尔盆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有效动用,以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为指导,结合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结果,对优势储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南一段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着储层原始物性的变化,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浊积扇3种沉积相类型中,辫状河三角洲的物性较好,其水下分流河道、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浊积水道为优势储层发育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是造成海拉尔盆地储层物性变差,并导致现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格局的重要原因;受多种因素控制,储层随埋深增加物性变差,但发育有多个孔渗异常高值区带。该研究成果为未动用储量区块评价优选指明了方向,也可为其他类似区块的勘探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一下奥陶统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一下奥陶统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族组分含量表现为高饱和烃、芳烃与低非烃和沥青质;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具有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有机质生物源主要来自盐湖相的水生生物和细菌;植烷优势明显,甾烷参数C29αα 20S/(20S+20R)为0.37~0.57,C29ββ/(ββ+αα)为0.41~0.65,重排甾烷和γ蜡烷含量相对较高,γ蜡烷指数达到0.55~0.84,表现为典型的盐湖相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原油;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与沙三段烃源岩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严重影响油气的开发。 利用乌南次凹 767 个岩心样品的扫描电镜及 X 射线衍射资料,研究了黏土矿物的类型和组合关系,以及其分布特征与成因。 结果表明,蒙脱石含量低且仅存在南二段上部,伊利石含量高且在整个南屯组都有分布;自下而上发育的黏
土矿物组合有 S+K+I+I/S , K+I+C+I/S+C/S , I+C+I/S+C/S , I+K+I/S 及 I+C+I/S 等;火山物质的水解蚀变及长石的溶蚀作用均是造成黏土矿物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