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服务架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向服务架构(SOA)是分布式系统构造理念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如何将SOA应用到实践中是目前业界的研究热点所在.探讨了支撑和实施SOA的关键问题,涉及SOA的设计原则、编程模型、实现技术和架构元素等,并深入分析了Web服务、企业服务总线等核心技术、规范,对于SOA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姚郑 《共创软件》2002,(1):80-82
随着中国加入WTO,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软件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印度和爱尔兰软件业蓬勃发展的启示,对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业内关注焦点,CMM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无疑对于提高我国整体软件开发水平有积极影响。但也应看到CMM在国内仍属新事物,  相似文献   
3.
姚郑 《共创软件》2002,(3):56-59
“Web服务”(Web Services)可谓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IT词汇之一.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Web服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组件体系结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组件技术最初是在图形用户接口(GUI)的上下环境中被开发的——他们今天仍然是多数GUI体系结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在即,软件质量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和环境影响,多数IT组织追求短期利益、放弃长远质量投资在所难免,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显然,在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寻切合国内实际情况的软件质量提高途径是当务之急。软件质量提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过程和人员等综合因素,本文针对软件质量提高工作的关键环节——软件测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软件测试和质量提高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开放源码相关成果提出所谓协同开发质量保证框架,试图为IT组织的软件质量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夏甜甜  庞欣雨  邵镇宇  姚郑 《园林》2024,(3):131-136
为了研究大学生易接触的校园春季植物景观对其情绪恢复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大学生对校园春季花、叶两类植物景观观赏前后的生理状态指标(血压、心率、血样饱和浓度)和心理状态指标(总体情绪紊乱程度)变化值。结果表明:在生理指标方面,同一指标的各试验组的测试结果不同,但对于大学生身心状态的恢复有正向效应;观察不同春季植物景观对血压收缩压、血氧饱和浓度的恢复性效果与其他指标比较恢复性效果不明显,总体呈现出春季观花植物对各指标的恢复性效果最好。在心理指标上,大学生的总体情绪紊乱程度值(TMD)与室内TMD相比都有明显下降;不同试验组的总体情绪紊乱程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对压力的缓解程度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软件Agent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姚郑  高文 《计算机科学》1996,23(1):10-13
1.引言近年来,Agent一词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有关Agentr 的各项研究在国外已得到迅猛发展,Agent 一词的译法在国内还没有定论,通常译为智能体、智  相似文献   
7.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与CMM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采用不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项目在实施CMM 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主要涉及:采用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型的项目在实施需求管理过程域的部分内容时难以满足CMM 的要求,建议通过扩展基线的概念,采用分步基线化、分块基线化的方法予以处理;软件产品工程过程域的内容更多地针对瀑布模型,针对迭代式生命周期的内容较少,因而在实际使用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型时,工程活动不能局限于CMM 的内容.建议对CMM 中的工作产品与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工作产品进行映射,并采用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型中的方法和概念作为替代实践以符合软件产品工程过程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姚郑 《互联网周刊》2001,(32):95-95
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方法学描述,通常“能够”处理任何大小的项目,而实际上的困难就来自于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裁剪以适合较小的项目。针对这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国际上一些著名软件工程专家提出所谓“重”方法和“轻”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感知系统中的面向Agent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郑  高文 《软件学报》1996,7(3):163-167
本文将人类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人体语言,阐述了人体语言的概念,讨论了人类语言的结构与包容关系,归纳了人体语言与自然语言的信息融合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向Agent技术设计了一个多功能感知系统的框架结构,提出了Agent关系图表示方法,并具体实现了一种人体语言感知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姚郑 《软件世界》2005,(2):62-62
技术发展的浪潮,引发了人们对于软件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思考。相对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工学硕士培养而言,MSE(软件工程硕士)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且由于软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得MSE教育无法照搬套用其他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国内软件学院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应对挑战的关键,是建立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一切都以学生的意志和喜好为中心,而是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