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3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和真空熔炼法制备了不同显微组织的Ni-20Cr(质量分数,%,下同)合金,并研究其在950℃,75%Na2SO4+25%K2SO4(质量分数,下同)盐膜下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细晶的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热腐蚀后表面形成了单一连续的Cr2O3外氧化膜,有效地阻止了硫的向内扩散,延长了热腐蚀过程的孕育期,呈现出较普通晶粒尺寸的熔炼Ni-20Cr合金更好的抗热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资格认证制度,以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规范施工管理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基于这个目标,本文简单分析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而着重针对施工阶段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网络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深化职业学校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思想观念,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品德教育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深化职业学校学生的品德教育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BP数据网络进行管材涂层腐蚀性能预测。首先采用增重法获取9种腐蚀工况下的增重数据,将获取的数据用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传输和反演操作设置拓扑结构为6×15×1的BP神经网络,然后基于90组实验数据用于验证和评价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对优选出的涂层进行Ni-Cr系涂层的机理分析,从而解决生物质电站锅炉"四管"的腐蚀问题,研发的抗腐蚀涂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合共聚原理,成功地完成了SBS与MMA的接枝共聚.找出了SBS接枝MMA的最高接枝率时的温度与引发剂用量, 最佳引发剂用量:SBS∶MMA∶BPO=4∶8∶0.35,接枝的最佳温度:80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旋转式压缩机起动不良的原因调查和分析,并对应采取改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横管终冷器把煤气温度冷却至合理的范围,为其后序的化产品回收提供条件。我厂横管终冷器阻力上升较快,终冷器倒换频繁,清扫费用较高,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横管终冷器阻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射线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在役原油管道焊缝检测的现状,利用相控阵超声检测的特点,采用角度楔块形成纵波声场对在役原油管道焊缝进行检测。经工艺模拟和现场检测验证,并根据相控阵A/S/B/C图像对缺陷进行分析,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射线底片进行比对,说明相控阵检测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为在役管道焊缝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相区轧制,研究了形变量(15%~40%)和冷却速度0.8 ℃/s和1.2 ℃/s对SCM435冷镦钢的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CM435钢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750~850 ℃)轧制,在0.8 ℃/s的冷速下,随形变量增加,形变诱导铁素体体积分数呈升高趋势,并存在粒状珠光体组织,硬度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1.2 ℃/s的冷速下,随形变量增加,形变诱导铁素体体积分数呈降低趋势,并出现了粒状贝氏体组织,硬度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绿色船舶技术,能够成功带动我国船舶事业转型,可以为船舶制造行业的长久性发展,提供有利支持。为对绿色船舶技术进行深层次剖析,本文将以绿色船舶内涵的介绍为切入点,对绿色船舶技术与其发展,展开深度阐述,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旨在提高绿色船舶技术研究水平,保证我国船舶事业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